随着端午节临近,香包需求量增加。连日来,庆阳市西峰区各香包企业、合作社抢抓时间,组织绣娘加紧赶制各类香包。
近日,在位于西峰区后官寨镇中心村的庆阳锦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缝纫机嗒嗒作响,几名绣娘围坐一起穿针引线、赶制香包,隔壁展厅里,陈列着各类造型美观、气味芬芳的香包、刺绣制品。
“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都很忙,平时每天做20多个香包,最近为了赶时间,一天做40个到50个。”中心村村民王新凤说,这几年,她一有空闲时间就到基地制作香包,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到2万元。
“这段时间订单不断,我们组织绣娘晚上加班制作香包。”庆阳锦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友介绍,2016年以来,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抱团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每年带动100多名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加工香包、刺绣产品,公司通过手绣和机绣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团扇、香包挂件、枕头等产品,除了线下销售,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城市,年毛收入80多万元。
近年来,西峰区大力发展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积极争取资金,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动员能人大户、合作社建办基地,搭建规模生产平台,拓宽销路,确保产、供、销各环节有效链接。充分发挥“三区”人才、艺术大师、刺绣能手“传、帮、带”作用,组织开展香包、刺绣、剪纸对口交流及培训活动,提升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从业人员的技能,确保了产品的传统特色和品质。
目前,西峰区共有香包刺绣等营销公司42家,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产值达5000万元。凌云服饰集团、岐黄文化公司、陇绣阁香包刺绣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国内外设立营销窗口15处、开设网上营销窗口7处,年销售产品40多万件,销售额近2000万元。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峰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富民产业。(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