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近日,我市制定出台《温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年-2030年)》(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温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个领域,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温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举措。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规划》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绿色低碳 发展先行”作为温州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要求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温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路径,《规划》出台后,我市将不断出台一系列深化措施,生态友好、全域大美、绿色崛起成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最鲜明的底色。
精准污染防治
全域如何开启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新征程?
治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是未来温州迈出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的关键一步。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从拉高标杆,铁腕治污,常抓长效,再到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切入点,温州将架起让群众满意的“连心桥”,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建成全域“无废城市”,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力争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高位改善,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在强化流域统筹治理方面,温州将持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力争2025年底所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系统优化,森林覆盖率高于62%并保持不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总量有效控制,一次性消费品人均使用量逐步下降。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全覆盖,让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并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比重,2025年,预计全市清洁能源消费总量达600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比重达23%以上。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内涵被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的载体建设和宣传教育,让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未来,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更加优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充分显现。到2025年,全市建成美丽河湖50条(个),建设绿道100公里,同时结合塘河沿线开发建设,重点完成城区塘河沿线建设提升滨水绿道20公里。到2030年,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价值双向转化通道进一步畅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增长极。
实现共富大美
全域如何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
去年以来,以丰富生物多样性闻名的泰顺县大溪源村蝴蝶谷“上榜”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持续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未来温州还将积极探索建立泰顺蝴蝶谷昆虫体验地、平阳南麂海洋生物体验地、乐清红树林体验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展示体验基地。
当下,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动态监测的作用仍不容忽视。温州将加快完成泰顺、乐清、平阳、苍南等省级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县域本底调查,分阶段启动其余各地市级重点片区的调查评估,力争2025年底前逐步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积极搭建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平台,推动实现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切实加强包括对在温州越冬栖息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黑脸琵鹭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其数量和分布区域。
当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阻断了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也十分重要。为此,温州通过健全常态化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摸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并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资料档案,能够完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有效加强生物安全监测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规划》中还提到,到2025年(力争2023年),温州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市80%以上县(市、区)创成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到2030年(力争2028年),温州市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一个个清晰可见的规划目标,是温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使命,温州将全力朝着规划目标前进,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板”,不断开创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