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焦点评论  >> 查看详情

短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是什么?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07-12 11:20:27 
分享: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是什么?

  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关“第二个结合”的提法迅即引起外间关注。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共再创未来的不二法门。

  如是观察习近平就此提出的“两个结合”可发现:前者强调的是中国当下实践的客观条件,后者强调的是中国的智识传统;前者指向的是本体论问题,后者指向的是认识论问题。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何为文化?文化涉及器物、制度和思想等不同层面,涵盖文学、哲学、政治、艺术、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概言之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过去所创造的经过扬弃且必须薪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智识来源和精神依归。

  回顾百年历史风云可见,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就自觉地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比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和实践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

  又如,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创造性转化《礼记·礼运》的描述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汲取《周易·乾》中“保合太和,乃利贞”的智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再如,《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智识资源;古人贫富有度、与天下同利的追求升华为党共同富裕的主张;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的古代智慧滋养了党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21年6月24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景。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最近十年,中共加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实践之需。

  回顾党史,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迈出改革开放决定关键一步,到向全世界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晰可见,马克思主义与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主题贯穿了百年。

  宗明则义丰,旨显则事彰。毫无疑问,随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被提升到政治理论新高度,新时代的中共将更加丰富其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更牢,使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华夏儿女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更强。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