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陈建)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平台已经初步搭建起来。该平台汇聚了约1370个指标、5.82亿条数据、625个专题,数据跨度从1950年到2016年,分析结果初步发挥了辅助决策的作用,并可为政学研产各界开展新型城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这是中新网记者从9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获悉的。
今天下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说,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是国家发改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一流智库平台,尽管成立时间只有一年多,但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密切的协作机制,全面参与了多地区城镇化核心领域的各项工作,在政策咨询、国际交流、大数据分析与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在“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各项政策提供了科学决策参考。
过去五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胡祖才列举了一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新进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改革全面落地;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性通道已经打开;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常住人口覆盖,农民工随迁子女8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农民工职业技能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结合出现了新亮点……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在论坛致辞中说,通过“委校共建”的方式建设研究型智库,是践行清华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思想的体制机制创新。
姜胜耀说,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紧密服务决策,有效服务实践,切实服务社会,以自身科研体系、共建院系为基础,积极调动国际、国内科研资源、社会资源,完成了城镇化核心领域的多项咨询项目和专项科研工作,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及其它部委的11项课题,参与工作200多人次。在研究平台自身建设方面,集中力量初步搭建起了智库基础工作平台――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平台,汇聚了约1370个指标、5.82亿条数据、625个专题,数据跨度从1950年到2016年,切实践行了“理论保障、智力支持、技术支撑”的智库宗旨。
姜胜耀希望研究院既要“顶天”也要“立地”,特别是做好“立地”,即把新型城镇化落到实处,多与企业、多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发展新模式,共同推动创新和转型发展,建立起与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网络。
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艾力森(Stephen Ellison)在致辞中说,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对英中两国都至关重要。英国在绿色低碳建筑及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领域世界领先,在专业机构、商业组织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拥有高技术专业人才。
艾力森参赞非常高兴英国建筑研究院(BRE)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正在开展合作。他希望更多英国企业和机构成为研究院的智囊团,进一步展示英方与中国同行合作共享的决心。
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旨在解读十九大对中国城镇化工作的战略安排,探讨城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吸引了40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以及多个省市地区从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政府部门的代表参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