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昨天(2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与会的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围绕本届高峰论坛主题和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确了合作重点,强化了合作机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两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如今论坛再次举行,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继续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共建“一带一路”5年多来,特别是首届高峰论坛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本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一致重申致力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分析:“高质量的共建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中,我们看到对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表述,高质量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第二阶段的一个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共建也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存在的一些误解和猜疑。”
与会各方一致支持着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加强合作机制。并且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重要多边合作平台,支持高峰论坛常态化举办。李向阳说:“‘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这个表述,我觉得是非常新的一个表述,增加两个词,一个是全球,一个是伙伴关系。也就是说把它放在全球这个角度来谈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关注。”
本届论坛圆桌峰会的《联合公报》中指出,我们将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并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促进各方发展规划和互联互通倡议的对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这也是我国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重要机遇:“也就是说规则、标准和体制机制要与国际高标准的规则对接,也包括规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下一步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核心问题还是规则、标准和体制机制、治理和规制这些方面的现代化,与国际高标准对接。”
《联合公报》中指出,我们决心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期待进一步开放市场,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其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措施。我们强调世贸组织协定中“特殊与差别待遇”的重要性。李向阳分析:“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里面专门强调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五大领域,恰恰回应了当今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要求。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对全球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发挥着积极的、主动的作用。”
数据显示,在这次论坛筹备进程中和举办期间,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吸引了众多工商界人士参与,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与会各方更是明确了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决定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其中包括继续推进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张燕生认为:“实际上‘一带一路’建设现阶段最大的缺口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一个方面就是交通基础设施,一个方面就是能源和电力的基础设施,第三个方面是通讯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仅会对‘一带一路’,而且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新动力。”
同时,与会各方同意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实施更多民生合作项目,都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坚持发展导向,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特别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打破发展瓶颈,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并从中受益。
张燕生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是从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方方面面给其他国家实际上带来了强大的增长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贡献体现在发展的主题,中国确确实实给‘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态的发展。”
李向阳说,“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李向阳表示:“这种公共产品最突出表现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第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以项目为主的,第二个层面的公共产品体现在合作机制上,第三个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层面的公共产品,就是为全球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更符合人类社会或者是大多数国家对全球治理的一个需求。所以‘一带一路’对全球在多层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