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9月10日电 题:专访房秋晨:中国与中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2022年,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9.7亿美元,同比增长63.8%;完成营业额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谈及这组数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近日在厦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整个世界经济都比较低迷之时,还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使中国企业对中亚这个市场充满信心。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而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先行者。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面对接、深化合作,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走在国际社会前列。
“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我们主要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房秋晨说,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发展方向,加速推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发展势头非常好。
房秋晨指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了很多包括铁路、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陆海联通方面也做了很多项目,改善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状况,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发展水平,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双方产业合作长足发展。
在9月8日至9日于厦门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期间,与会者共探“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数字经济合作”等议题,助力双方企业“走出去”,拓展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陆海联通、新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房秋晨从业界角度对“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提出四个建议:巩固合作成果,深化互联互通体系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产业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领域的合作。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房秋晨说,“一带一路”建设也一样,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必将对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有助于更好地把“一带一路”建设好。
除了建好基础设施外,房秋晨也强调,下一步要加强绿色产业合作,倡导中国企业不断深化与中亚国家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鼓励中国企业拓展更多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模式,提升融资能力,促进中国—中亚基础设施合作行稳致远。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
房秋晨表示,面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与中亚各国业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中国—中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