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贵阳2月28日电(记者 张伟)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2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关注“农村‘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人员的权益保护”和“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
“我长期参与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对于贵州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比较深切的理解。”王世杰说。
他指出,贵州有近800万人长期在外务工,在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乡村出现“空壳化”,还有可能引发被诈骗等社会问题。“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我们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照顾好、维护好‘三留守’人员的权利。”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可能面对的社会问题,王世杰建议,要加强动态监测,完善档案管理;要强化驻村警务工作,健全安保联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
“贵州人口众多,如何将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王世杰说,“于贵州而言,一定要加强职业教育,让大多数民众都拥有一定的技能。”
当地家长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普遍不高。王世杰在调研中发现,主要因素是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差生”托管;初高中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教育;中学校企合作几乎为零,校方缺少职业启蒙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最根本的是要体现不同职业的平等性。王世杰建议,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将职业教育“秀”给社会看;要以科学依据分流职教和普教,从根源上扭转师生偏见;要将职业启蒙教育引入中学课堂,让学生对不同职业有充分认识;要建立校企合作,普及校校合作,增强职业见习等实践机会。
王世杰说:“毕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88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毕节试验区,2023年恰逢毕节试验区成立35周年。一直以来,中国统一战线出资改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从“输血”到“造血”实现志智双扶、协调引资推动项目落地,再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30余载风雨兼程、前赴后继,与毕节民众一道并肩奋斗,共绘最大“同心圆”。
“毕节要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就要在农村‘三留守’人员权益保护、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等方面更有力度。”王世杰说,我们将积极助力毕节做好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