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硬仗就在眼前,嘉兴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在勾勒出的路线图中,推进产业、创新、人才三大平台与沪对接被醒目标注。
示范区创建迎来一周年,三大平台的对接首战告捷。全市1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新签订15个高质量的合作协议,平台合作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依托这些“大动脉”,上海优质项目、资本、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嘉禾大地。
人才科技互补融合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沪嘉杭三地共同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在上海通用,大批大院名校的创新机构登陆嘉兴,挂职锻炼“五个一批”计划培养了一批红船铁军……
共建园区
夯实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就在上月底,长三角新松总部基地项目签约,成为落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首个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长三角新松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和“中德新松教育集团长三角总部项目”,不仅有生产环节,更导入研发设计、人才培训。
这正是沪嘉产业亲密合作的缩影。嘉兴与上海,一个具有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一个具有强大的创新磁场;一个制造业基础扎实,一个现代服务业发达……地缘相近的两地刚好产业互补。
实际上,一开始两地间的合作就不只是产业转移。集美集团董事长王云德2013年就看好张江平湖科技园,吸引他的正是地理位置近、土地要素相对充裕的优势。集美集团位于上海嘉定的厂区已经难以扩展,为打开高端市场,他引进德国核心技术,在平湖科技园布局高端液体包装机生产项目。如今王云德已经在谋划企业上市了。
2011年启动建设的张江平湖科技园如今已升级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重要一翼。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一园跨两地,一半在平湖新埭镇,一半在金山区枫泾镇。去年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理顺了体制机制,明确嘉兴、张江高新区、金山区三方将共同打造中国第一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融合新区、科技新城。
跨区域共建园区是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有效形式。早在2009年,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就启动建设,成为沪浙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
去年,漕河泾海宁分区引进各类用地项目14个,其中9个来自上海。马晓轩创办的浙江蚂蚁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第一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司规模从创办初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90多人。在海宁科创中心孵化两年多“长大”后,他的公司选址落户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
随后马晓轩的合作伙伴上海光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也把企业生产基地从上海漕河泾搬了过来。
抢抓机遇,嘉善更是不甘落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嘉善就早早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等机遇,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近年来更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务院设立上海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实质性推进与上海的园区共建。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嘉善在长三角县一级率先设立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目前已复制实施自贸区改革创新制度8项。针对跨区域合作难题,嘉善与上海市金山区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浙沪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以一系列项目作为龙头,积极打造浙江通往上海的门户和上海连接浙江的窗口。
去年全市开发区(园区)平台通过上海引进外资项目134个,实到金额超11亿美元,包括世界财富500强项目7个。
协同创新
引领经济迈入高质量赛道
最近,在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科技园,南湖区正筹建设立嘉兴南湖(上海)创新创业中心。嘉善也在上海大虹桥核心区加快建设沪善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南湖、嘉善等地都在积极搭建面向上海的智慧活力平台,转化上海的科技成果,积极探索“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嘉兴”的合作路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科技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浙沪正协同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推动科技产业合作。作为协同创新网络的组成部分,去年7月,嘉兴与上海、杭州就共同推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等签署了相关协议,三方将联手打造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的大平台。
创新资源整合,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就是代表。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嘉兴市政府三方达成协议,将上海780家高校、院所、第三方实验室等总价值过百亿元的大型科研仪器以及超过20万项的检测检验服务纳入了嘉兴科技创新券补贴范围。一张创新券,撬动了上海大资源。
浙江荣泰科技公司之前赴沪检测费用完全自负。“现在,我们在上海检测,可以使用嘉兴的科技创新券。每次都可获得政府50%的补贴。”荣泰科技总经理助理金丹华说。
小到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大到嘉兴科技城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共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新兴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沪嘉两地创新驱动互补融合不断结出硕果。据统计,去年全市引进上海科技创新载体18家,与上海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54项。
智力交融
淬炼出全面接轨的智慧火花
许军普被评为嘉兴科技城2017年度“十大”优秀领军人才,他“掌舵”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嘉兴雅康博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去年底,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雅康博医学检验所联合设立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精准医学中心,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产业整合和项目孵化的平台。
人才是创业创新的原动力。我市各地相继出台各类人才新政,用实打实的诚意,招揽全球优质人才落户嘉兴,去年全市引进上海高层次人才319人。
“五个一批”计划培养锻造了一批过硬的红船铁军。市人社局干部朱敏瑜在上海浦东新区挂职期间,深入了解了浦东新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并充分感受到上海机关干部服务至上的精神理念。挂职结束后,她撰写了多篇相关调研文章,为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出力献智。
海宁市科技局挂职干部章海东促成科技创新载体合作项目2个,达成科技开发、成果转移合作项目5个。
选派干部到沪挂职,既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又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嘉兴,同时争取更多的机会参与新一轮改革,推进嘉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同时,我市还引进上海大院名校老师、科研人员17人到我市挂职。
在去年我市认定了全市首批接轨上海重点合作平台和单位基础上,今年深化重大平台合作又有新思路。市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一批重点对接平台,加快推进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一期区块、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乌镇·西岸互联网产业园建设,推进开发区合作水平提标提档,创新招商方式,变嘉兴单独招商为与上海有关方面共同招商、共享成果。(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