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侨网讯,11月1日,参加2022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来自英国、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法国、美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20多位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海南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探访称之为“黎族的最后精神家园”及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的黎族传统民居“活化石”——船型屋。
走进椰林掩映的江边乡白查村,随处可见一间间茅草覆顶的低矮房屋犹如一艘艘倒扣的船的黎族人民的船型屋。
据随行的东方市博物馆馆长秦巍介绍,白查村船型屋群是目前海南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传统村落,现存黎族船型屋87间。白查村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艘倒扣的船,因而被称为“船型屋”。
“白查”在美孚黎系方言中叫“别岔”,黎语“别”是有水的烂泥田,“岔”是厚皮树;当时村边有一片烂泥田,田边长着很多厚皮树,故村子按黎语音译为“白查”。
相传,黎族祖先当年乘木舟登上海南岛时,由于没有栖身之地,就将木船翻倒过来居住。为纪念祖先,黎族后人就仿照船型建起了茅草屋。船型屋用泥巴泮稻草为墙茅草盖顶,厚厚茅草一直延伸到地面,犹如一艘倒扣的船,故称之为“船型屋”。白查船型屋门向两端敞开,屋内泥土地面坚实平整。屋中间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意即一个家庭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
村内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系黎家闺女长大成人后独居的“闺房”,是黎家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一般建在村头村尾僻静处,或紧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浪漫色彩。“三块石头一个灶”。“三石灶”是黎家屋里的传统厨具,其上面架上锅罐蒸煮食物,既方便实用,又可使屋内暖和干燥,灶烟又可防草木蛀虫。近似船型屋和金字屋的谷仓集中在村边兴建。谷仓以基石垫底,基石上架着纵方木,铺上木板,顶端架园梁,仓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谷仓内外再糊上一层粘土,具有防火防雨防潮防鼠的实用价值。
白查船型屋古村落原住有71户350多人,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茅草屋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90年代民房改造而整村搬迁至新村。为把海南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传统古村落抢救保护好,在食文体厅和东方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东方市文体局筹措资金,组织传承人和村民对因无人居住而曾经破损的船型屋进行了多次修缮。在传承好船型屋营造技艺的同时,也做好了船型屋的抢救性保护。
白查船型屋是千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被人们称之为“黎族的最后精神家园”。2008年6月,“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3年7月,白查船型屋村落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2015年11月,白查船型屋被列为海南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白查村,黎族织布娘正在织锦
黎锦是海南岛黎族的一种特有的民间织锦,它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经过漫长岁月积淀的厚重文化内涵。因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而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它是黎族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这些年,黎锦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黎锦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现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申报类型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黎族传统聚落散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双遗”一旦成功,将提升海南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加速海南国际化进程,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又一“金名片”。(摄影/编辑: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