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守望“先锋” 是光荣也是责任——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2-04-02 14:30:12 
分享:

        清明,心中有念,思念成河。遗体器官捐献者,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用自己的器官挽救了素昧平生的患者生命,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也正是这些普通人在生命最后时刻作出的决定,让我们知道,有很多爱,可以比生命更长。

        届时清明,区博爱家园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冯宇专代表余杭区红十字会向遗体器官捐献者张先锋的妻子杨灵利送上最诚挚的慰问。

杨灵利(左)

        2021年11月19日,是忙碌的一天,也是伟大的一天,不平凡的一天,因为41岁的张先锋,有2个人再次遇见光明。

        是日暮,更是晨曦

        2019年3月18日,张先锋和妻子杨灵利跟往常一样在路谢村小学里跑步锻炼,途中,张先锋突然感到一阵胸闷气短,他原以为只是暂时的不适,于是先返回家中休息,让一旁的妻子继续跑步。可等到杨灵利跑完步回到家中,张先锋胸口的疼痛感仍然没有缓解,因此决定到家附近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查一下。

        谁知,像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张先峰突然就被判了“死刑”。“胸腔积液,整个肺部布满密密麻麻的黑点,看着挺恐怖的,已经是晚期了。”杨灵利回忆起丈夫的病情,还是认为上帝在跟她开玩笑,“当时医生说必须马上住院了。”没有任何预兆,天一下子就塌了下来。

        后来,张先锋在市二医院进一步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是肺腺癌,紧接着杨灵利又把丈夫转院至浙江省肿瘤医院,“我想给他找最好的医生。”杨灵利试图把塌下来的碎片一片一片地粘回去。

        肿瘤医院建议保守治疗,通过吃对口的靶向药把胸腔里的积液压下去,也可以回家休养,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一年。“那一年,其实就跟正常人一样。”杨灵利说,“那一年,我们还带着女儿去了北京,吃烤鸭,爬长城。”

        那一年,张先锋一家三口一面抵抗病情,一面珍惜那似乎可得的曙光,小心翼翼维护着希望的火苗。

2019年张先锋第一次检测出病情

        
然而,因为长时间服用同一种药物,张先锋身体内的肿瘤细胞对靶向药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导致药物效果不佳,甚至是消失,耐药性产生了,只得转向化疗。

        化疗的过程无疑是张先锋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因为吃了一整年靶向药的关系,张先锋的体质已经比正常人要弱,尽管增加了免疫治疗,还是避免不了副作用的产生。

        “你知道那种打地鼠的游戏机吗?钻出一个地鼠,打一个,钻出一个地鼠,再打一个......当时化疗的情形就像打地鼠,换了一个化疗药,出现了红疹,再换一个化疗药,出现了血管瘤......”说到这里,杨灵利起身从桌子上抽出了一张纸巾,抹掉了眼角就要喷涌而出的泪水,“直到最后,已经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了。”

        火苗已灭,杨灵利的心也跟着暗了下来。“遗体捐献的决定在2020年就提出来了,他说,想要帮助更多的人。”杨灵利说,“当时也跟身边的亲戚朋友沟通过了,他们虽然感到讶异,但大多也都赞同。当生命不能继续延续时,换一种方式让它继续‘活着’,这是他的心愿。”

        2021年11月19日,通过余杭区红十字会,张先锋的遗体捐献给了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紫金港校区),用于医学研究,两个眼角膜被送到温州医学院,为杨先生、叶先生送去了光明。“他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我是不意外的”杨灵利顿了顿说,“因为他生前就是一个热于助人的人。”


        是先锋,更是表率

        先锋,从汉语词典查出的解释是比喻先进作用的个人或集体。张先锋的父母为自己的小儿子(还有一个哥哥)取名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儿子真的会用自己有限的一生去守护这个属于自己名字的伟大寓意。

        从事工程类职业的张先锋,在工作中要求上进,利用空闲时间考取各种证书;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邻居街坊,只要谁家有困难,总是放下手上的事。“他朋友很多,非常关心别人,别人的生日他都会记得,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问起杨灵利对丈夫的描述,她用了很多次“尽责”。

        “他真的很尽责,在生病期间,正好那段时间也是新冠疫情大爆发的时候,虽然他需要不断往返医院接受化疗,但只要他在家,就会去参加小区组织的业委会大会。”

        2020年,是张先锋病情加重的时期,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泬的时段,内抗疾病,外抗疫情,这是张先锋的艰难时期,却也让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重量。张先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五幢“楼道长”的职责,他规劝小区聚集的人群,挨家挨户调查楼层安全隐患,提醒社区的居民佩戴口罩......一个人一旦面临生死考验,教养就显露无疑,在那一刻,张先锋看到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整个社会的安危。

        是榜样,更是力量

        “爸爸捐献遗体的事情,女儿全程都知道,她知道爸爸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帮助别人,她觉得爸爸很伟大,爸爸是救人的英雄。”杨灵利的女儿今年9岁,刚好上小学三年级,平时跟爸爸的感情很好。在家里他们并没有刻意回避关于丈夫、爸爸这两个角色的存在和逝去,“我觉得敞开讲反而容易接受这件事情,我和女儿能够互相疗愈。”

张先锋一家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怨憎感,但是张先锋却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他一直都很积极地面对,只要身体还可以支撑,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直到最后一刻,我都没听到他喊过痛,除了真的忍不住了,他才会嘀咕几声‘我真的走不动了’,你扶我一下。”

        张先锋和杨灵利是自由恋爱的,她看中的正是张先锋的善良和踏实。“他在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自己的责任,对于家庭的责任,对于妻子的责任,对于女儿的责任,生病期间,只要身体还能支撑,他就没有断过工作,一开始我不忍心他这么辛苦,后来我明白了,他有他的执拗,他需要为我们一家三口做出最大的努力,才能安心。”

        2021年11月底,就在张先锋逝世不久,杨灵利做出了一个决定,跟随丈夫的脚步,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当初,我丈夫做出决定的时候,我就很赞同,我觉得他很伟大,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之前是我的支柱,之后是我的榜样。”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唯有生命的延续,涌流不息。杨灵利领取到了属于她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拿着志愿证再次站到位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紫金港校区)刻有张先锋名字的无言良师纪念碑前,泪水再一次从杨灵利的脸庞滑落,因为同样的决定,她觉得离丈夫更近了。(吴培贤)

浙江大学基础学院无言良师碑(紫金港小区)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