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三明日报:“小种子”成就“大产业”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2-02-26 17:52:35 
分享:

  三明市培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中国稻种基地”

建宁溪口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资料图)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本报建宁记者站 曾 程 通讯员 李齐向

    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对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认定进行公示。在全国32个水稻制种大县名单中,我市建宁县、泰宁县、宁化县、尤溪县入围。其中,建宁县早在2013年就已入围制种大县名单。本轮认定新增3个县,标志着我市种子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小种子”何以成为“大产业”?

     近年来,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部署要求,以打造“中国稻种基地”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为保障全国水稻用种安全、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奏响了三明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悠扬乐章!

优化布局

下好基地发展大棋

      作为农业大市,三明市是全省的“米袋子”,是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势产区。

     1月29日,三明市制定下发《三明市绿色经济发展攻坚战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经济发展“八大体系”,其中,绿色产业体系包括建设三明“中国稻种基地”。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子产业发展,始终把杂交水稻种子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先后制定印发《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高位推动,下好基地发展大棋。

     定位准、责任清、任务明。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我市实行市领导挂钩机制,大力推进总投资33.6亿元的三明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市财政、发改、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审批。各项目所在县成立工作专班,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通过对接政策、整合资金、完善基础、做强园区,我市不断提升物质装备水平,为种业发展“强筋壮骨”。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8亿多元,其中建宁县整合涉农资金近3亿元,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2亿多元,激活种业发展新动能。

     目前,建宁、泰宁、宁化等地已建成高标准制种田24.2万亩,逐步形成集种子生产、仓储、加工、检测、科研等于一体的现代种子产业发展平台。

      三明市还加强政策引领,制定全程机械化制种、企业商业化育种、企业融资、制种保险等一系列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水稻种子从业者给予奖励或优惠政策。

      建宁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泰宁县推进杂交水稻出口展示基地建设,宁化县推广烟后制种等水旱轮作制种模式,沙县区着重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我市种业发展蹄疾步稳。

壮大龙头

推动种业融合发展

     2月11日,央企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通过竞拍,取得了位于建宁经济开发区助家井片区地块,面积64.7亩。完成用地竞拍后,标志着先正达集团中国正式落户建宁。

     先正达集团由中国化工集团和中化集团旗下的农业板块合并而来,隶属国资委。旗下的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育繁推一体的产业型集团公司。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建成后,将带动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这一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先正达制种核心基地等7个子项目,水稻种子加工生产线4条以及现代种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应设施,可实现年生产、加工种子1000万公斤以上。

把优势产业做得更优,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强。

    以打造“中国稻种基地”为抓手,近年来,三明市多措并举,大力培育科荟、天力、禾丰、六三、福瑞华安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新品研发、示范种植、技术推广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禾丰种业列入福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水稻品种35个;科荟种业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占全国总出口额度的40%以上,占福建省种子出口总量的90%以上;天力种业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专业化制种企业,常年制种规模达6万亩以上,集聚了强大发展动能。

    三明市还充分挖掘种业的原料供给、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建成建宁县“五子”展览馆、种子科技馆,沙县、大田、尤溪、将乐、明溪等地示范种植彩绘品种,加强传统种业与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每到立秋时节,在大田县华兴镇、宁化县河龙乡等传统水稻田上,“稻田彩绘”成了别样田园风光,成为许多游客的“网红打卡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强化创新

提升良种产量质量

创新,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加快建设福建省水稻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三明杂交水稻种业发展与创新联盟,建成 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提升良种产量质量,我市全力提升种业科学化水平,支持企业进行商业化育种和联合攻关。

     2015年以来,三明市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其中229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聚焦实现科技惠民,三明市注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首创改造烤烟房烘干稻种,解决了困扰制种农户多年来的晒种难问题;改造普及无人机统防统治的应用以及制种专用插秧机,助力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领先全国。

   “新农人”黄勤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机械化植保,省时又省力。”作为建宁县溪口镇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勤建高兴地说,一架无人机一分钟能完成2亩地的统防统治任务,一天能完成300亩。

     如今,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手23人,合作社内拥有近千台套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的农机,涉及5大系列11个类型,种子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为强化监管,三明市出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管8条措施,建成三明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以及泰宁、宁化、尤溪等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常态化开展春、秋季种子市场抽检,保障种子质量。

   “小种子”成就“大产业”。目前,我市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第一市,2021年,全市制种面积28.8万亩、产量6370万公斤,产量约占全国的24%,稳居全国首位。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每到收获季节,田野上一株株饱满的稻穗,编织了产业振兴梦,奏响了乡村振兴曲!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