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 题:如何看待“动态清零”策略这一中国抗疫“法宝”?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高位流行,确诊病例数已超4.1亿,死亡人数超过580万。人们也普遍关注到中国内地疫情防控形势,虽有局部聚集性疫情散发,但总体态势平稳可控。
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能够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势头,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复苏和持续发展,所依靠的关键“法宝”之一便是“动态清零”策略。
什么是“动态清零”?这一策略致力于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疫情发生,当出现本土疫情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都能得到及时终止,实现感染者“清零”。
在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动态清零”是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的一种防控目标。“它是中国防控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以近期发生在广西百色市的本土疫情为例,从2月5日至8日,百色本轮疫情处于快速上升阶段。9日以后,疫情呈波动下降。自13日以来,每日新增本土病例均处于个位数。
不到14天,百色市的疫情社区传播链基本阻断,社会面基本实现清零,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清零阶段。疫情在短期内得以控制,体现了“动态清零”策略的行之有效。这背后是全域核酸检测、分区分级管控等综合性疫情防控举措均得到及时严格落实。
当下中国坚持这一策略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考量。“动态清零”的目标不是一味追求“零感染”,而是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链条,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发生。这无疑是维护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力之举。
第二层意义在于,避免因大规模疫情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更好地满足民众日常就医需求。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确诊病例在短时内激增会导致一定时期内医疗资源匮乏、防疫物资短缺、医务人员高负荷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据外媒报道,有外国专家指出,如果中国也像德国、法国那样发生大量人口感染,那么中国也许每周就会有1200万到15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这是医疗体系所无法承载的巨大压力。
第三层意义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疫情影响区域,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率先成为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主要经济体,2021年GDP同比增长8.1%,这表明“动态清零”策略在兼顾疫情防控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梁万年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在分析经济影响或是防控成本时,首先应该区分哪些影响是由疫情造成,哪些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变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所引起的。三个方面的情况要区分对待,不能将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一概归咎于防疫策略与措施。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在严防死守之下,仍会有局部地区出现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交手”2年多来,人类已经认识到新冠病毒隐匿传播的狡猾,如奥密克戎这般不断出现的变异毒株也在一次次挑战人们的战疫防线。
在此背景下,近来欧洲多国宣布放开或解除疫情管制措施,使“与疫共存”与“动态清零”之间的争论有所升温。其实,此前多个国家的疫情防控实践已经证明,过早“解封”会导致疫情反弹,增加重症和死亡病例,丢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全球大流行态势,中国坚持“动态清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等防疫策略和具体举措,被证实是行之有效之举。
至于中国会否一直坚持现行防控策略,梁万年认为,这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多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发展。中国也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趋势,研判疫情风险,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