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智慧点亮“北京8分钟”

来源: 北京日报   日期:2018-02-26 15:48:16 
分享: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举行,向世界各地人们发出邀请,2022相约北京。

北京日报平昌2月25日电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作为下一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北京为世界上演了别具一格的8分钟演出,向世界发出了盛情邀请。这精彩的“北京8分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奥运舞台上的初次亮相,既蕴含着对未来4年的美好期待,也汇聚着熠熠闪光的“中国智慧”——这场精彩的演出,实际上也是中国科技力量的展示。

技术创新 让表演主体更多元

表演中,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既是文化的使者,更代表着中国“国宝级”工艺的传承。

熊猫道具出自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工艺师之手。舞台上,大木偶要由人穿着道具服装进行表演,重量最好控制在15公斤以下,以减轻演员的负担。按照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的说法,单是这一项要求就让他们的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初选的材料做出来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重量慢慢降了下来。”

熊猫的“体重”降了下来,但新问题也随之产生。唐国良说,四川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条件都曾给他们带来挑战。“有的道具做出来在南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到北京,因为气候不同就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材料变硬了变脆了,根本没法用。”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他们只能一次次调试、升级,争分夺秒改良工艺,确保万无一失。比如LED灯的选择,看似平常,却是从几百种灯里优选出来的。

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不到15公斤,比初期版本轻了好多。

在“北京8分钟”的舞台上,24块大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是演出中的一大亮点。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这项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设计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通透更灵动,获得过国内国际多项发明专利。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是第一家。我们的新产品在奥运舞台上亮相,我觉得无比荣耀。”

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动作编排,更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

在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看来,此次他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花哨的动作等。

科技助力 为精彩亮相添保障

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主创团队曾多次赴韩国平昌,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场演出条件。资料显示,闭幕式演出当天历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风力5级左右。严寒、多风,对于整个演出团队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动作优美,防止出现冻伤。

低温下,需要御寒的除了演员,还有现场所有的演出设备。为了让演出主体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主创团队特意对设备进行了抗寒、抗风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在“北京8分钟”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