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东西问|林强:中国海龙科研成果如何回馈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11-30 10:28:41 
分享:


       中新社广州11月29日电 题:林强:中国海龙科研成果如何回馈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

  中新社记者 王坚

  今年,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称“南海所”)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海龙科生物学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目前世界海龙科研究和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否有力印证国际学界对中国海洋生物学,尤其是海龙科鱼类领域研究工作成果的认可?中国海龙科鱼类研究工作有何独特价值和创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海龙科生物学大会主席林强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中国海龙科鱼类研究工作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参与本次大会举办权竞争的国家很多,中国团队脱颖而出,有哪些关键优势?

  林强:在海龙科鱼类相关研究领域,纵观国际同行,中国研究团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第一梯队”,一向受到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

  传统上,海马作为中药材在中国市场备受青睐,亦是国际关注焦点。早在《本草纲目》《神农百草》等经典医学古籍中,海马便作为重要中药材被记载。得益于国内庞大消费市场,中国海马养殖技术与规模皆为世界顶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团队非常支持,这与中外多年来进行密切的实质性科研合作有很大关系。

  中新社记者:考虑到中国巨大的海马消费市场,中国是如何做到市场消费与保育工作并行不悖的?

  林强:近十几年来,中国解决野生捕捞、滥用问题的方式或方法进步迅速,政府出台一系列法规,将海马设立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法律上为海马保护工作“正名”,并严格管控野生捕捞,对国际上的走私贸易大力打击。

  过去中国沿海渔民误捞野生海马多是私自食用,现在则会放生,反映出民众对野生海马保护意识的显著提高。当然,民间保护机构与学术研究对民众的宣传也功不可没。

  中新社记者:中国海龙科鱼类的海洋生态保育工作为国际学界提供了哪些独特价值?

  林强:对国际学界的价值有二:一,有助于改变国际上对中国海马“消费多,保护少”的印象,让世界看见中国海龙科物种保育重要进展。二,中国海域(以及东南亚临近海域)位于亚太交汇区重要战略位置,海马种类与数量繁多,海马保育工作成效能为全球海龙科保护工作提供“样板”。

  中新社记者:可否整体介绍一下中国海龙科鱼类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与国际学界有哪些互动?

  林强:首先是海马养殖。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海马养殖,目前养殖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位,相关经验与技术受到海外踊跃学习。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海洋生物进入“基因组时代”后,中国也一直保持领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龙科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唯一雄性育儿物种,对于生命进化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团队在该领域非常活跃,从2012年便开始准备海马的“全基因组”计划,一直到2016年成果发表,奠定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先驱地位。国际上对中国团队的工作成果十分肯定,如美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威尔逊评论称“这份成果将相关领域带入21世纪”,并多次在大型公开论坛宣传中国研究成果。

  当然,我们需要虚心借鉴国外丰富经验,尤其是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美国研究团队在样本数据方面也具有优势,一些合作伙伴,如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等,已经与中国研究团队有了很好的合作与发展。

  中新社记者:海马基因组及其特性相关研究发表在2016年12月15日的《Nature》上,研究成果公布前后,是否有其他国家也在做类似研究?这份来自中国的原创性科研创新,对推动海龙科鱼类乃至世界海洋生物学科发展带来哪些可能?

  林强:实际上,海内外都有一些院校团队一直从事相关研究,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竞争关系。当然,我们团队对此持欢迎态度。越多同行竞争,海龙科鱼类研究就越全面、越系统。

  这篇论文对海龙科鱼类研究非常重要,将本领域带入大数据时代。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风靡开展,大部分动物都陆续开展基因组研究,而海龙科迟迟缺乏数据,学界对动物界“雄性怀孕”机制只能从行为上观测。我们海马基因组的出现,使得从分子机制上对特定基因进行解析和判别成为可能,并解答包括海马雄性怀孕在内进化领域的重要难题。

  我们海马基因组,是在海龙科300多个物种之中首个建立的全基因组,使得海龙科这一类物种与其他物种的横向比较成为可能。这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机理研究非常重要。

  当前,我们正在对海龙科几十个物种实施基因组计划,已接近尾声。此计划完成,相信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建立一种研究范式,并产生辐射效果。

  中新社记者:当下的基因库建设,将对中国海龙科生物保育工作起到何种效果?接下来中国在海洋生态保育方面的工作应关注哪些趋势,未来同国际可能还会有哪些互动?

  林强:基因库建设对任何物种保育的软技术和硬技术都会带来强大提升,不仅有助于针对性保护,还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资源保护效率。

  可以肯定,海洋生物保护与可持续性利用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不可估量。

  将来,我们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尤其要考虑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大尺度影响因素。此外,未来海洋国家公园的建设也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发展方向。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林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担任第四届世界海龙科生物学大会主席,主要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适应、行为生态与进化、海洋动物功能基因组学,获评青年863科学家、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等。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