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漳州华安“土楼之王”二宜楼让探访的海外华媒代表看后激动不已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11-21 15:54:49 
分享: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

     参加以“现代滨海城 富美新漳州”为主题的2021“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11月16日有幸走进素有“土楼之王”“神州第一楼”“民居瑰宝”等美誉的位于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探访,“二宜楼”的恢宏精湛的建筑及齐全的功能充分凝聚和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先民的杰出智慧,让探访的海外华文媒体人看后激动不已。

     据讲解员介绍,“二宜”两字,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门匾相传是安溪举人刘瑞紫题写。他在赴任浦城县令时途经土楼,巧遇二宜楼竣工庆典,应蒋士熊长子之邀题写,现已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两字代表“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它占地十余亩,坐东南朝西北,依山势而建。它的前方远山是九龙岭,为华安第一高峰,近山为龟山,左侧是狮子山提携蜈蚣山,右侧则是虎形山。左右“二水潆洄”。据说为了达到“宜山宜水”的要求,建造过程中还改造河道,挖掉了一座小山包。河道至今依然清澈,汩汩流淌。

      始建于1740年的二宜楼,是一座双环圆形土楼,外环直径73.4米,是“世遗”土楼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土楼,几乎是一座古代超级战斗堡垒。二宜楼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二宜楼是一座单元式圆楼,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二是墙厚;三是单元式设计;四是兼有内通廊式圆楼的特点;五是设有隐通廊;六是每个单元的底层都设有一个传声洞,这个传声洞是“之”字形,声音可以传入,而箭却射不进去;七是二宜楼设有暗道;八是厅堂的木雕、石雕、彩绘非常精美。这里又有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唯一的展示场所——福建土楼博物馆,展示福建土楼历史和文化,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土楼知识。

     二宜楼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一大实践。楼内共存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福建土楼是独有的,在中国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宝库、土楼文化传承典范。这在福建省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被誉为“中国南方壁画博物馆”。

      据介绍,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大地土楼群,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凡事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等方面和谐的要求。大地土楼群三座土楼由蒋氏家族所建,依据山形地势,建成方圆不同的楼宇,背山、面水、向阳,布局上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座土楼和周边的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组成,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座土楼都是由蒋氏家族所建,他们依据山形地势,建成方圆不同的楼宇,分别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楼)”、“狮子踢球(南阳楼)”、“狮子踏印(东阳楼)”的雅号,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探访时,参加以“现代滨海城 富美新漳州”为主题的2021“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19家海外华文媒体人除了可以一睹世界文化遗产“大地土楼群”的风采,还欣赏到人体彩绘、茶艺表演,以及高山族同胞演绎的《杵歌》、《抛陀螺》等富有华安特色的经典节目。并与演员们一起互动,一起跳竹竿舞,欢乐的气氛让参与活动的海外华媒人激动的难以言表。

     据悉,高山族舞蹈历史悠久,包括跳竹竿、抛陀螺、拉手舞、顶竿球等民俗活动,反映了高山族同胞日常生产、生活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高山族拉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游子)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