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经济全球化遇逆流,习近平为何说要以开放温暖世界?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11-06 14:56:10 
分享: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经济全球化遇逆流,习近平为何说要以开放温暖世界?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冲击后亟待复苏的关键阶段,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一度的东方之约再次迎客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日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在这一关键时期的政策选择。他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大流行已近两年,如何实现经济平稳复苏成为各国时下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20年。入世20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在外界看来,站在两个特殊时间节点,“开放的春风”既是中国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破题当下全球经济困境的关键,将给遭遇“寒流”的世界带来“温暖”。

  “当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晦暗不明,各国都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关键时刻如期举办进博会,为世界共同探寻问题解决之道提供了重要平台。”

  难题如何解?“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引用一句古语表明了中国的答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之际,外界舆论普遍认为,“开放”正是中国20年来不断克服挑战、快速发展的密码,也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数字或许是最好的证明。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正如习近平所言,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

  “唯有开放才能实现发展,中国的经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分析称,中国自身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实践,国际社会也在中国对外开放中不断受益,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为“开放温暖世界”提供了可能。

  展望未来,“开放”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成为破题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从博鳌亚洲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在重要国际多边场合多次强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性,直言开放是“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多数国家在遭遇危机时会偏向于保守,但是关闭国门与市场无益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指出,中国在国际场合不断强调以开放解决问题,有助于提振各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最终意识到开放融通才是经济寒流之中“温暖世界”的方式。

  外界注意到,就中国自身而言,既是开放的倡议者,更是开放的行动派。疫情之下,中国坚持为各国企业搭建互利平台,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国家级展会“矩阵”日益丰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瘦身”,知识产权保护的“施工图”逐渐明晰,不断为在华外商打造更安心的营商环境;面对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国际物流堵点频现,中国产业链高效运作,中欧班列今年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惠及千家万户。

  如今,第四届进博会的如期召开更成为中国开放市场与世界共赢的最新缩影。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进博会,互利共赢的磁力持续释放。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以“四个坚定不移”作出中国开放承诺——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推动高水平开放、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中国对于开放的承诺,既有一以贯之的坚守,也有顺势而为的改变。”郭延军指出,自贸试验区建设向世界释放出中国的开放决心,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开放契合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动态,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框架表明中国正着眼于高水平制度性开放。

  站在疫后经济复苏和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的节点上,外界更能清晰看到,开放已经写入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基因。更重要的是,温暖世界的开放春风并非只来自哪一个特定国家,正如习近平在讲话最后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