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走入南通博物苑:踏寻先贤足迹 感知张謇精神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10-28 22:42:57 
分享: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中国第一座民间博物苑,他是由清末状元,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在南通所创办,坐落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的南通古老护城河畔。

      千年环城河,百年博物苑,见证的是南通古今的沧桑巨变。认识一座城市,通常从博物馆开始;认识张謇,认识南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我们就从南通博物苑开始。

      10月28日,“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2021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活动走进南通,来自意大利、俄罗斯、美国、埃及、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家华文媒体代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江苏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艾卉的带领下走进南通博物苑,踏寻先贤足迹 感知张謇精神,深入和全面了解南通的历史和文化。

      踏入南通博物苑,就进入了别具一格的南通历史文化空间。据悉,在东区,从南到北,分别是被称为南馆、中馆、北馆的老博物馆群,构成了中轴对称的南北一条主线。那是张謇时代留下来的近代建筑。由于时间关系,这次“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2021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活动在南通博物苑仅参观了南通博物苑张謇生平展陈的“濠南别业”。

     据介绍,张謇先生,1853年生,1926年去世。1894年考上恩科状元,1895年开始涉足工商界,创办了数十家农工商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说过,讲到民族工业,四个人不能忘记,民族纺织工业不能忘记张謇。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专门来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盛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曾经说过,人与草木并无异,既腐又生,但若留存一二有用事业在世,即与草木同生。草木一岁一枯荣,而活了七十多年的张謇之所以能荣耀新时代,全在于他留给当时和后世的财富,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一笔更加可贵的精神财富。

      张謇出生在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农村的富裕农民家庭,因为属于三代冷籍,因此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经私塾老师推荐,认归如皋张家,不料屡遭盘剥,遂在《归籍记》中记述了这段忍辱含垢的经历,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照片,我们可以想到少年张謇寄人篱下的深刻痛楚和后来发奋读书的远大志向。待到金榜题名,已是四十开外,却因为随后发生的两件事彻底中断了他“状元宰相”的美梦,一是老父去世,二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正值盛年的张謇从京城荣归通城,从官场转战商场,1895年决意办厂,取意天地之大德曰生,名“大生纱厂”。

      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189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面对甲午战争的国内危局,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人生重大选择:孙中山选择革命,康有为选择改良,而张謇选择了回家乡南通创办实业。他从工业起步,发展到农工商诸业,其间有艰难,更有辉煌。张謇从状元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其儿子张孝若披露了四点:一是祖父去世,父亲名场欲望低落;二是国势危迫,要使中国不贫不弱,唯有振兴工商业;三是为读书人出气、争面子;四是大暴雨中目击文武百官接驾太后慈禧的强烈刺激。

     博物苑里一张张图片,诉说着过往的历史,也向人们展示着当年所办农工商实业的风采。

     张謇曾说,不能只是为了做“众仆”,更要做“公仆”。赚了钱干吗?办教育,教育救国,中国真正的落后是教育的落后,民智未曾开启。他在南通创办新式学校,有培养老师的通师,有今天的南通中学,还有一大批小学、幼儿园。他办专科学校,涉及纺科、农科、医科,后组成南通大学,成为我国早期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办起伶工学社,以开展艺术教育;办起女红传习所,以开展职业教育;办起残疾人的盲哑学校,以开展特殊教育,建成了体系相对完备、整体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学校总数多达近400所,而据有关资料,同时期上海、北京也是300多所。学校有校训,有校歌,张謇先生经常去发表演说,通师的校训就在展厅,是“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他用的是“坚”而非“艰”,表明不仅要艰苦,还要坚定、坚持,含义深刻、用心良苦。今天通师一附的校训就是张謇先生提出的“爱日、爱群、爱亲、爱己”的“四爱”,爱日就是爱惜时光,用心良苦。图片上一一展示的是张謇先生创办的公园、博物苑、更俗剧场、体育场,尽管已经今非昔比,但昔日的荣光还能强烈地感受得到。

      民生事业更是张謇先生的一生所系,有养老院、老老院、栖流所等。那时南通的近郊农民,一大早就着钟声到大生纱厂上班,时间固定、收入稳定,下了班可以去公园溜达,还可以去更俗剧场看戏,逐渐过起了近代城市的公共生活,再也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2年7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首次到访南通,仔细考察后得出张謇一手建设、经营的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其起始之早、理念之新、功能之全、实践意义之强,让眼前的规划大师为之震惊。

      一百年过去,张謇仍在注视着南通后学晚辈继续沿着他的“强国梦痕”前行。他在家乡南通铺开工业化、城镇化的一系列生动实践,成就了南通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先进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也使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百年历程中熠熠生辉。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