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侨网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之“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活动日前在北京启动,采访团沿大运河南下,19日开启古城扬州之旅,感受千年运河的古韵与新生。透过瘦西湖的“美”,感受山水间的“扬州一梦”,触摸与千年运河相生相融的文化脉搏。
扬州,世界遗产城市,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瘦西湖是这座古老城市的一张风景明信片,李白有云:“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城,自盛唐至清,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城市之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气派,至今令人惊叹不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浮华,依旧教人无限遐想。今天的扬州,虽不见乾隆时期的繁盛,但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却给于了厌倦喧闹的人们一种平静而绝美的享受,吸引了更多人前来驻足。
中国历史上,最喜欢下江南的皇帝,要属清代的康熙与乾隆了,但比起康熙,乾隆对江南的迷恋却更是令后世津津乐道。位于扬州府的瘦西湖,是乾隆下江南必去盛景之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自然,更不会错过杭州的西湖,但不论是瘦西湖还是西湖,乾隆都曾游览二湖美景,并题诗作赋,好不快活。据记载,当时的扬州富商为讨好乾隆,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园林,乾隆来一次扬州就造一次园林,以致于今天的瘦西湖两岸,处处是楼台亭阁,淋漓尽致展现出“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瘦西湖,可以说是扬州的代称,就如提到杭州,即为西湖。瘦西湖,顾名思义是“瘦”,它是一条弯曲狭长的河流,且坐落城西,故而得名“瘦西湖”。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将二湖作比对。最有名的要属清代诗人汪沆,因慕名瘦西湖而从杭州来到扬州,见此风光忍不住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的悠长历史,并非从清代开始,它早在隋代就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著名景点长堤春柳相传就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据介绍,扬州是大运河的起源地。“扬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春秋吴国建设的邗城,距今2500年。扬州城的北面是长江的古岸,江岸高地上的水流下来,就形成一个自然的沟壑。到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利用邗国的这个城邑,营造成城池,派人把自然形成的沟壑,和江淮之间的小湖泊连起来,形成了一条运河,就是最早的运河。”此运河一通,不仅令扬州城迈向了千年繁华,更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唐代的扬州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东南第一大都会,相当于如今“北上广深”的超一线城市。
瘦西湖作为扬州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主要为隋唐以来扬州城池的护城河遗存,更与大运河紧密相连,是大运河进入南方地区后最能体现地域审美价值的文化景观,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园内建筑始建于南朝宋文帝时期,经后代屡有兴建。如今湖上园林之景观,主要是依托大运河从事盐业活动的扬州盐商而兴建,才有了清乾隆时期的“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誉。
但比起乾隆题诗赞誉,唐人歌颂扬州繁华的诗篇更是无数。今天的瘦西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扬州的文化缩影,以见瘦西湖,遥想隋唐大运河,以见瘦西湖,遥想明清之富饶。
如果说杭州西湖是妩媚丰腴,那么瘦西湖则为清秀婀娜。 江南多少风光与美女集中并环绕于湖畔,乾隆又是题了多少诗赋来赞美它。漫长的四时八节中,瘦西湖在风晨月夕的变幻中,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如今瘦西湖,仍旧是众人的追寻之地。不论是泛舟湖上,还是湖畔漫步,它那迂回曲折,迤俪伸展之景观,犹如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令人眼前一亮。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依水而建,鲜花伊人,据说,特别是阳春三月时节,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美不胜收。划船游过置身于翠绿和花海,让人有种仙境的感觉……
大运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2500年来,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对运河始终有一种融于血脉的责任感。扬州是大运河成功申遗的牵头城市,是拥有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尤其2014年6月,扬州牵头“申遗”成功后,令中国大运河这个线性活态的巨型文化遗产为世界瞩目。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不只是这些古迹、名胜、风景,更多的是历史,是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底蕴。(游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