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老北京的冰雪运动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8-02-08 14:02:24 
分享:



近日,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冰鉴——老北京的冬季运动”主题展览在北海团城举行。展览为期3个月,系统展现不同时期北京冬季运动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让大众清晰、直观地认识和了解老北京的冬季运动,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千人竞技,冰上奇景

“您能想象到么,什刹海冰场最高峰时游玩人数达7000人!”展览现场,看着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老北京冰球运动爱好者刘中琪有感而发。他说,“我父母就是在冰场结缘的。所以,受家庭因素影响,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冰上运动爱好者。毫不夸张地说,打冰球就是我的整个童年。”

“在上世纪60年代打冰球,那绝对是一项奢侈的贵族运动。就拿购置装备和门票来说,那时候我们一个月40元工资,进场门票是白天1毛、晚上1.5毛,更甭说一双冰鞋就得40多元。因此,打冰球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一谈起冰上运动,刘中琪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程表示,本次主题展览展示了老北京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老百姓更直观地去增长见识、了解故事、唤起回忆,对于鼓励和吸引老百姓参与冰雪运动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加快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万年传承,如火如荼

中国冰雪运动有着古老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研究表明,中国的阿勒泰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早在1万年前,那里的先民便掌握了滑雪技能并用于生活之中。在隋唐时期,北方的女真族发明了滑冰滑雪的竹马。宋代以后,冰上运动开始盛行。清代则把从东北地区带入的八旗冰鞋营发展成国俗之一——“冰嬉”。陈宗蕃在《燕都丛考》中提到:“若天时届严冬,万籁萧瑟,游人既多敛足,而近年漪澜堂、五龙亭左右各设冰场,以为滑冰之戏,事实沿旧,不知者乃以为欧美高风。青年之人趋之若鹜,化装竞走,亦足以倾动一时,较之他处人造之冰场,夐乎胜矣。”

1925年,北海公园开始向普通民众开放,此后什刹海、陶然亭等多处冰场陆续开放,北京冰上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延续至今。

继往开来,迎接冬奥

王程介绍说,西城区从2015年起开启了传统冰雪项目的整理和推广工作,推出“什刹三冰”(冰蹴球、冰龙舟、冰嬉)的传统冰雪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巡回展览和讲座等方式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推动传统冰雪项目传承发展。西城区还积极推进残疾人的冬季运动项目,像冰蹴球就比较适合聋哑人群和轻度残疾人。为此,残联开始成立专业队伍,并积极培养、提高聋哑孩子的冬季运动技能,希望能有机会亮相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同时,还与北京市各相关单位积极合作,努力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中国冰雪运动飞速发展,青少年的参与必不可少。业内人士指出,青少年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冰雪运动更具有可持续性,加上政府扶持与产业发展,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在谈到如何发展中国冰雪运动文化时,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冰雪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利汶桦表示,要配合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借助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契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活动。要始终坚持中国冰雪运动的文化自信,在培养相关人才的基础上,继续挖掘中国冰雪运动文化内核,探索冰雪文化发展道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8日   第 03 版)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