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侨网讯,喜德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人口约三十万人,彝族占90.8%,农业人口占91.3%,是一个以农为主、地处山区的彝族聚居县。这里,也是国务院指定的全国彝语标准音所在地和彝族漆器展现“红、黄、黑”三色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彝族文化中占有不容动摇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彝族老家”。
但是,灿烂的文化传承并不能掩盖历史和地理等客观不利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喜德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1993年,该县被列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确定为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县。喜德县以前是四川深度贫困县之一,彝族贫困群众90%以上都是居住在高海拔地区,交通条件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来源单一,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701户70782人,大多住着土墙青瓦房、土墙瓦板房,属于D级危房。
易地扶贫搬迁是破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这一贫困难题最有效的路径。凉山州喜德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十三五”期间,喜德县共计完成了5429户25565人贫困建档立卡人口的易地搬迁任务,一个个彝家新寨星罗棋布,一个个集中安置点拔地而起,一批批贫困群众离开不能养活一方人的水土,搬进了新村新寨新居,住上了美丽幸福的新房。
参加由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主办的“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凉山脱贫攻坚成果”活动,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6月19日开启对凉山喜德·彝族老家脱贫攻坚成果的走访。
中坝社区位于喜德县西南部、离县城72公里,是一个地处山区,以农为本,山青水秀的彝族村庄。过去,这里被称为“烂坝”,破烂的烂,因为这里石头多、土地少、缺水,一片乱石滩。这块“烂坝”曾经也是我们喜德县最大的贫困村,在总人口1901户4245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10户1790人,这里成了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随着精准扶贫战役的打响,各界帮扶力量千里驰援,倾情相助,我们的喜德、我们的中坝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据悉,中坝社区的建设得益于佛山与宁波等地的精准扶贫。佛山与喜德,一个我国东部最发达的城市,一个我国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县。2016年7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此展开,佛山市南海区与凉山州喜德县自此接上了“扶贫”情缘,佛凉共赴使命,共战脱贫。
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工作组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帮扶喜德中坝,形成了从住房、医疗、产业、教育、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全方位综合帮扶格局,来自佛山的人才、资金、技术、理念源源不断涌向大山深处,帮助彝族老家焕发新生,写下了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脱贫攻坚中国减贫模式。
王磊摄
喜德县彝欣社区(甘哈觉莫大型集中安置点)位于县城东南方向,总占地面积395亩,总建筑面积约18.93万平万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31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5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含幼儿园、超市、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公厕、两个服务管理用房、水泵房、开闭所等),配套设施(包括健身设施、垃圾收集点、公共车站等,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警务室、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风民俗活动坝子、道路、绿化等)。
喻乔摄
章维佳摄
在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从100米的高空俯瞰彝欣社区,林立的高楼、宽敞整洁的道路、满眼翠绿的庭院、绿树繁茂的山林……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走进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主路两侧的楼房贴上了“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先立志、勤劳会致富、致富靠自己、幸福需奋斗”的彝汉文宣传标语;彝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阿普如哈彝族漆器厂、彝馨超市、妇女之家彝绣工坊、彝欣电子商务服务站等等招牌挂满主街道;居民们三三两两在广场边和楼下聊天,社区一片祥和的景象。
喜德县当地把异地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彝家新寨、易地搬迁等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大山上搬迁下来,使他们过上满意的新生活让乡村贫困地区群众看到了未来和充满了希望;一栋栋易地扶贫搬迁高楼洋房从峡谷中拔地而起、一幢幢彝家新寨从彝乡村寨依山傍水而居,木板房、茅草房、瓦板房已成了记忆、成了历史,大山深处的彝族人民群众正阔步走向了幸福小康生活。
喜德县坚持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发展一带、开发一片”战略,县域经济稳定增长、民生不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彝族老家”的小康美景正在逐渐显影。(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