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条消息在国内的网络上却很快迎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宣称这个突破并不重大,用的只是22年前“克隆羊”的技术,但被中国媒体吹成世界级突破;还有人宣称中国之所以取得这项成就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科学界有“伦理道德”,不允许进行这样的实验,所以才让没伦理道德的中国科学界取得了这一“领先”。
(图为中国网络上对中国科学家“克隆猴”这一突破的质疑声音)
不过,耿直哥在翻阅了报道中国“克隆猴”事件的国外专业媒体后,却没有看到中国网络上这些对于本国科学家和他们科研成果的“不屑”与“贬低”言论,反而大多是肯定与认可的声音。
1
别人玩儿剩下的技术?
比如,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和《大西洋月刊》就分别在报道中详细介绍说,欧美科学家确实早在1996年就成功通过一种名为“体细胞克隆”的技术克隆出了一头名叫“多利”的绵羊,而且在1999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还通过“胚胎分裂”技术“克隆”出了世界上首只克隆猕猴。
(图为《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
但是,这种“胚胎分裂”的技术并不像克隆羊所使用的“体细胞克隆”技术那般“正统”,其实用性和科学意义都比较一般。
因此,《国家地理》杂志和《大西洋月刊》就写到,在过去的10多年里欧美科学界也一直在努力通过本身就极为复杂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猴子的克隆,并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其他一些物种(比如兔子、乌鸦和狗等)的克隆,可属于“灵长类”的猴子的克隆尝试却屡遭失败。
其中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一度拿出700多个卵细胞进行克隆尝试,最终却无一成功。这一巨大的挫败也一度令科学界开始对于灵长类动物到底能不能被克隆产生了怀疑……
(图为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报道)
(图为2003年美国的实验失败后,国外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担心“灵长类”动物可能无法被克隆的文章)
但两家媒体都表示,如今中国人的实验却证明“灵长类”动物的克隆可以实现,而这是因为中国的科学家不仅仅只是采用——更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才令此前屡屡失败的“克隆猴”终于在这次127个克隆卵细胞中取得了2个成功的结果,诞生了我们“中中”和“华华”这两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
《国家地理》杂志也因此总结说:这,便是为什么中国科学家的这次突破很重要的原因——他们成功用实实在在的克隆技术克隆出了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的猴子,从而也令该技术被应用在克隆人上提供了可能性。
而在美国CNN的报道中,一位接受采访的国外基因学者也表示他对于中国科学家实现的这一技术突破“非常印象深刻”。
(图为CNN的报道)
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克隆猴”技术上的突破获得了不少国外科学家和媒体的认可,但这些科学家也表示这项技术的失败率仍然较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2
西方不让克隆猴子才令中国获益?
其实,耿直哥前面提到的西方媒体对于西方也一直在努力实现“克隆猴”技术的报道,已经证明进行“克隆猴”实验在西方并不是什么禁忌,西方科学家也一直希望在此领域能有所突破。
不仅如此,相关媒体报道显示,美国不少国家级实验室也一直在用猴子进行实验——尽管他们不断遭到一些“动物保护人士/组织”的“抗议”。
(图为中美日韩等国在克隆猴放面的研究历程,图片来自公众号@知识分子)
所以,比起中国网络上一些人所宣称的[西方不让克隆猴子]的言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西方对于使用包括猴子在内的动物进行实验一直存在伦理上的“争议”。
实际上,这次中国“克隆猴”的成功也在西方面临着同样的争议:有动物保护组织就认为对猴子进行克隆实验是残忍的,是虐待动物。
不过,不少客观专业报道了中国“克隆猴”的国外媒体,比如《国家地理》杂志以及《华盛顿邮报》的科技频道,也都针对这些指控给出了多元的观点。
其中,《美国华盛顿邮报》所采访的一位来自美国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学者就指出,其实用克隆猴子进行人类的病例和医学实验,反而可以减少“实验用猴”的数量。
这一观点也与参与这次中国“克隆猴”实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观点相吻合。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蒲慕明也表示“克隆猴”技术反而可以挽救更多野生的猴子,因为在没有“克隆猴”之前,科研人员需要弄来大量猴子,才能从中找到基因背景相同的进行实验。而一旦克隆猴技术成熟,可以大量克隆猴子,那么科学家就可以通过这些基因相同的猴子进行更深入的医学与药物实验了。
而《国家地理》采访的多位西方的医学科研人员还指出,虽然目前人类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很多问题靠计算机模拟也能解决,但动物实验仍然是科研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人类疾病的研究,比如帕金森和艾滋病等。其中一位美国的病毒学家就表示:“我们当然都希望避免用动物进行实验,但现阶段确实很难实现。”
其实,蒲慕明院士早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就曾回应过动物福利的问题:“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照料,我们严格遵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制定的伦理标准。在我们这里,一些动物吃的比人还好。”
这次实现“克隆猴”的突破后,他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再次表示实验严格遵循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际动物研究指导条例:“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涉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应需严格地遵循当地的伦理准则”。
当然,西方的动物保护组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送上了助攻”。虽然西方社会并没有不让进行猴子克隆实验的禁忌,但一些动物保护组织持续对国外科研机构的“围堵”也确实导致一些科研工作很难开展下去。但这种困境在耿直哥看来,其实已经不再是“伦理问题”的范畴了……
不过,中国能赶在西方之前实现“克隆猴”,一个更本质的原因还是我们对于基础科学的投入大大增加了。
英国《金融时报》就在他们关于中国“克隆猴”的报道中写到:“中国对基础研究正在[大举增加拨款]”。
该报介绍说,在2015年时,由中国国家主导的基础研究(即没有直接商业应用的科学研究)经费已经增至了100亿美元。“尽管这个数字大约是美国联邦基础研究支出的四分之一,但是相比四年前39亿美元的国家科研经费总额,这是一个巨大增加”。
3
克隆猴子干什么?是为了克隆人吗?
另外,除了对于动物福利的担忧,还有境外媒体提出了对于克隆人这一“伦理”问题的担忧。
不过,中国科学家们早已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不会也没有任何打算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蒲慕明院士在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表示:“没有必要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且社会的伦理道德也不允许克隆人”。他还说此事不仅仅是科学家需要注意的,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大众共同参与,通过立规、立法等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新华社今天也在报道了中国“克隆猴”突破的同时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其中也清楚地介绍了我国官方对于“克隆人”的态度:“中国政府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因为人的生殖性克隆也就是克隆人,违反人类繁衍的自然法则,损害人类作为自然人的尊严,会引起严重的道德、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
(图为新华社的评论文章)
那既然不是为了克隆人,我们克隆猴子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一点,客观报道中国“克隆猴”成就的国外媒体已经纷纷给出了答案。
国外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就在报道中写到:中国科学家的突破或将给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一场革命。
而《华盛顿邮报》、CNN、《大西洋月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也都在报道中通过欧美专家的采访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克隆猴”的核心作用是对复杂的人类疾病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和突破——只不过有专家认为“克隆猴”对于儿童疾病的研究会有更直接的效果,但对于老年疾病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些境外媒体的报道和专家的说法,也印证了蒲慕明院士的观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他就表示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