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鳌4月21日电 (吴侃 金易子) 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有哪些挑战?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碳中和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指出,人们曾经一度认为,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如今气候行动和碳中和倡议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项,而是一个必须项,2020年是一个起始年,各国都开始走向碳中和。
潘基文说,在碳中和问题上要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同心协力,增强合作,重建强大的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确保全人类都能共同迈向这个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说,过去在气候问题上,很多人有种根深蒂固的取舍性思维,即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放缓二选一。这种消极思维方式影响了国际上从高碳到低碳的投资转型。
他建议,把取舍性思维改为相互促进、相互执行的思维,将投资绿色能源看作是对未来的投入。
金立群说,中国正在致力于从高碳向低碳乃至零碳的转型,且过去三四十年来中国相关方面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其他国家积极在技术方面进行合作。“我对于中国的减碳目标充满了信心”。
在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看来,做好城市规划、减少无效通勤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举措。“比如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工业区、商务区、居民区之间的距离非常远,人们每天上下班通勤产生的能耗很大,所以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FMG集团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说,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整个行业的行动和跨国合作,我们之间可以分享技术、推动技术进步,真正以紧迫的态度对待碳中和,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的大挑战,我们要做长期的决策。”德勤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辛迪·胡克指出,各国在政策方面需要进行调整,投入资金用于减排减碳事业,确保疫情后经济恢复是富有弹性且坚韧的。
在推动碳中和过程中如何发挥全球合作的协同作用?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助理秘书长亚诺什·帕兹托认为,大国有财政和技术方面的能力来进行研发,应当发挥大国的引领作用,推动其他国家共同参与,采用多边的方式处理气候的紧急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