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十四五”,7万多字“开局”!事关每个人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03-09 10:05:25 
分享: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吴涛) “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规划先行。目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正在提请全国两会审查、讨论。

  约7.4万字的《纲要草案》中,不设GDP具体量化目标等多个“首次”,引发广泛关注。3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3月8日,国新办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直播截图
3月8日,国新办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直播截图

  为何首次不设GDP具体目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纲要草案》将GDP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后果;但另一方面,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合理的增长,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纲要草案》的处理方式有效兼顾了这两方面需求。”

  胡祖才称,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这些指标,和GDP是相关联的,这些指标给出了具体数字,隐含了我们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胡祖才还表示,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为何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

  五年规划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据胡祖才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

  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主要是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教育方面,主要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00所以上;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00万个以上,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支持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等等。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社保转移接续。

  在养老育幼方面,主要是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1.8个提高到4.5个,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等。

  首设基础研究经费指标,传递了哪些导向?

  科技是发展的动力,产业是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胡祖才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把基础研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用专门的节进行阐述,正文当中也首次设置这个指标,就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

  “这个比重2020年是6.16%”,胡祖才说,“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到2025年要达到8%以上,这是很积极的。算一下,2020年是1504亿,到2025年可以达到2800亿元左右(2020年不变价),在实际工作当中,还要尽可能更大一些。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导向,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此外,胡祖才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还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

资料图:工作人员受理户籍业务。<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资料图:工作人员受理户籍业务。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城镇化建设、城市落户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和强大国内市场的源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胡祖才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处在60%-70%之间。“目前仍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部分已经落户的还存在市民化质量不高问题,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胡祖才称,一方面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愿落尽落”。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另一方面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一视同仁、应有尽有”。

  具体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同时依法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三权”。

  在城镇化建设上,胡祖才表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超大城市要推动“瘦身健体”;大中城市要完善功能;县城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胡祖才还表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宜居宜业。推动补齐群众需求强烈的公共交通、停车场、充电桩等短板,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运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完)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