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东西问)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中国疫苗如何能赢得世界认可?
作者 陈奕平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暴发以来在世界各地蔓延。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3日15时35分(北京时间22时35分),全球确诊病例达到114428211例;死亡病例达到2543755例。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近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现在讨论疫情结束的时间还为时过早,当前的工作焦点是尽可能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
当前,各国加紧疫苗生产或采购。中国政府承诺,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合作,为实现疫苗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积极贡献。世界各地对中国的承诺尤其是中国疫苗援助与合作有何反应?中国疫苗“走出去”和参与全球卫生治理难在何处?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的疫苗援助与合作
目前中国新冠疫苗不仅在研发速度上位居世界前列,还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上市标准,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认可。
为了解世界主要国家舆论对中国疫苗的态度,笔者对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阿联酋、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10余位华侨华人学者、侨领、商人和华文学校校长等进行了访谈。从这些访谈(结合媒体报道)的内容中发现,世界主要国家总体上对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中国的积极援助与合作持正面态度,海外华侨对中国抗疫的成绩感到自豪。
当然,世界主要国家的舆论也对中国疫苗、中国的援助与合作存在“嫉妒”、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疫苗“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需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同样的常规操作却被污名化
西方一些业界人士相信中国对灭活疫苗研究的方法是好的,但对中国的生产技术不太信任。西方若干报道质疑中国疫苗实验数据不完整,无法评估安全性,甚至带有偏见、谣言。
问题在于,中国疫苗研发流程和西方国家并无不同,常规操作也无问题,何以被污名化甚至渲染?
针对有媒体质疑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疫苗研发公司及不同国家的合作机构陆续公布数据。中国科兴公司的疫苗产品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中刊载称能使“超过90%的接种者体内产生病毒抗体”。钟南山院士1月31日表示,中国疫苗安全性较高,产生抗体至少维持半年以上。阿根廷研究机构于2月9日宣布,中国康希诺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重症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100%,总体保护效力为74.8%,未发生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澳大利亚悉尼医学院免疫和传染病学主任杰米·特里卡斯说,“中国疫苗研究做得很好,我不会对中国的临床试验结果担忧。”
中国疫苗援助与合作:被抹黑为“扩展地缘政治影响”
随着中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和国际应用的迅速推广,部分西方媒体宣扬中国与西方进行“疫苗竞赛”,搞“疫苗外交”,借此“扩展地缘政治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底曾发表一篇报道给中国扣上“疫苗外交”的帽子,并引述美国某对华持强硬立场的智库专家的话,渲染拿中国的疫苗有“明显风险”,因为中国的疫苗是“附带政治条件”的。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篇有关欧洲疫苗接种的报道中,其叙事重点都在渲染中国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欧美将展现软实力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中国”。
一位伦敦网友在推文中表示:“在谷歌新闻中搜索‘疫苗外交’,排在前面的结果全是关于中国的,而搜索‘疫苗团结’,排在前面的没有一项是关于中国的。”推文就此批评:“我很好奇你们的‘新闻自由’到底有多自由。”
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专门撰文指出,“中国这么做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而且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帮助并支持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媒体将中国的传统做法政治化是十分肤浅的。”
正如匈牙利外长西亚尔托所说,“疫苗是否安全不是一个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专业问题”。对于所谓中国“疫苗外交”,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中国疫苗的采购者和使用者。一段时间以来,阿联酋、巴林、埃及、约旦、土耳其、印尼、巴西等国已经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多国领导人都已公开接种中国新冠疫苗,称赞中国疫苗的质量,并感谢中方的大力支持。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成为该国首位新冠疫苗接种者,以鼓励当地民众接种疫苗,塞舌尔也成为非洲地区首个开展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的国家;秘鲁总统萨加斯蒂近日已完成第二剂新冠疫苗接种,对中国疫苗充满信心;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现在还没决定什么时候接种新冠疫苗,但是已经决定选择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针对东南亚某智库宣称“中国可能会通过‘疫苗外交’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最终目的是推动其南海利益”,菲律宾政府率先澄清:“中国丝毫没有向菲方施压。”菲驻华大使罗马纳更直接回应,中国对菲律宾的疫苗援助与合作,“目标是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互信,没有施压的事情。”
文化适应:中国疫苗被认定符合清真规范
据报道,在穆斯林世界,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部分宗教领袖曾质疑欧美和中国的新冠疫苗是否符合清真规定,认为疫苗用到一些他们禁止触碰或服用的动物,比如老鼠和猪的基因,或者药品含有微量酒精残留,因而呼吁予以抵制。
阿联酋法特瓦理事会在2020年12月22日的一份声明中承认,“穆斯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清真状态越来越担忧”。澳大利亚穆斯林阿訇苏菲亚·哈利法在其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要求穆斯林不要使用牛津大学开发的疫苗,并称这是宗教信仰“禁止”的。可以说,有关疫苗是否符合清真的争论值得引起重视。
中国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十分重视疫苗的文化适应问题。事实上,面临疫情蔓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联酋和新加坡等国家穆斯林认证机构都出面,认为新冠疫苗符合清真规定,或者表态“没有替代品”情况下使用非食品的疫苗也是可以的。阿联酋法特瓦理事会在声明中表示即使非清真成分是“哈拉姆”(阿语,表示“禁忌”),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允许的,因为没有替代品,而且这些物质不是食品。该声明强调,新冠疫苗“符合伊斯兰教法关于保护人的目标”。
今年1月9日,印尼伊斯兰教联盟宣布中国科兴新冠疫苗符合清真标准。新加坡伊斯兰理事会宣布,在仔细考虑疫苗对保护生命和社会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以及疫苗成分是否获允许使用后,认为研发及制作新冠病毒疫苗的目的和过程都符合伊斯兰教义,并鼓励穆斯林尽快接种。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公开接种新冠疫苗,特别引述新加坡伊斯兰理事会的声明说,疫苗可供穆斯林接种。
推进全球卫生治理:团结合作是正道
21世纪,人类面临了多次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甲型H1N1、非典型肺炎等,都构成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大挑战。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世界各国应团结合作,推进全球卫生治理。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摒弃权力政治和冷战思维,携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二是超越国内政治和区域政治,促进卫生治理体系建设;三是约束企业“私利”,鼓励承担社会责任,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和防疫产品;四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为应对疫情提供良好的文化和舆论环境。
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中华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理念和思想,而中国政府长期把同舟共济、和平共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疫情当前,中国政府的宣示和行动一直在践行中华和合文化的理念和思想。
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向69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并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加入并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决定向“实施计划”先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中国联手其他14个安理会成员国和90多个联合国会员国,共同提交关于全球疫苗分配的草案。2月26日,该草案获得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成为安理会2565号决议。决议呼吁疫苗公平,采用多边主义的方式,促进在武装冲突、后战乱地区及复杂的人道主义紧急情况中,各方能够公平地以负担得起的方式获得新冠疫苗。
公共卫生专家、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主任叶雷(RayYip)称:“当美国和欧洲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时,中国像一个‘穿着闪亮铠甲的骑士’一样冲上前去。”(完)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