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日广东·乡音】小镇里的独特美味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01-14 19:33:54 
分享:

中国美食,品类繁多,不同地域风味有异,许多小镇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在粤西山区有个八甲镇,镇上就有一种别具风味的粘米粉皮——八甲玛皮。与一般粉皮相比,八甲玛皮口感浑实,嚼劲十足,恰似粤西人民淳朴厚道的性格。许多人推车沿街叫卖,也为八甲镇平添一道独特的风景……

请点击链接收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VFiNxZlYE42X-GXD4i5mYQ

我小时候生活在粤西山区的一个小镇——八甲镇。地方虽小,美食却不少,比如“八甲麦”。它比一般的油麦菜更清甜可口,叶子更大,用本地另一特产阳江豆豉一起炒,别有咸香风味。

但我最念念不忘的却是“八甲玛皮”,那是一种粘米粉皮。镇上常有小贩推着单车叫卖,揭开盖着的纱布,就见到一块块折叠成A4纸大小、白玉凝脂般的玛皮,“弱如春绵,白如秋练”,静卧在竹制箩筐里。三毛钱一斤,买上三两斤,切成一指宽的长条状,可即食。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阳春》纪录片截图

我们自家也会做玛皮。那时单位饭堂里有个大大的手推石磨,我们洗好米,放在桶里用水浸泡两三个小时,等米浸透泡软后,就一勺勺舀进石磨,碾成米浆。接下来兑水,米浆的稀稠度将决定玛皮口感的好坏。水放多了,玛皮会稀烂不成型;水放少了,蒸出来就易老、干硬。将恰到好处的米浆均匀地铺在刷了香油的扁圆簸箕上,烧沸一锅水,放上去蒸三两分钟就好。取出,细裁玉纸般地切成粉条状。

这时,母亲会开始做酱料。那时吃不起花生油,通常用猪油炒菜。现在都说猪油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高,多吃不健康,但用猪油来炒菜,其实香味更浓。热锅里舀进一勺猪油,放进拍碎的蒜仁,瞬间香气四溢;再倒进切碎的香菜、葱花,加上酱油爆炒一下,迅速舀出。将这些热气腾腾的酱料酱汁,浇在用大碗盛满的玛皮上,就像给玛皮注入了灵魂,食物香味蒸腾四散,让人味蕾大开。

此时即便是用筷子搅拌的这几秒,我都觉得如同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迫不及待扒动筷子,大快朵颐。

玛皮比一般粉皮要厚些,带点嚼劲,口感浑实。不知不觉大半斤落肚,打了个饱嗝,我才肯停筷收工。有条件的话,伴以豆芽、肉片一起炒来吃,玛皮味道更佳,但即便就这样不用菜,也可当正餐一顿。

多年后,我在省城工作,接母亲过来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母亲说想吃八甲玛皮。我只能带她去酒楼饮茶,点了炒沙河粉、蒸陈村粉,母亲说“不是这个味”。随后几天,我又带母亲陆续去吃了潮州粿条、陕西凉皮、山西莜面、郑州烩面、云南米线……母亲还是摇头。其实我知道,并非那些粉面的味道不如玛皮,只是母亲想家了。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重返八甲小镇。那天大街上所有食肆都闭门谢客了,我开车转了半天,突然发现街角一小食店门前排着长龙。店子极为简陋,零散地摆着几张方木桌与一些长条凳子,且只卖一种食物——玛皮。一碟最多三两,要五块钱,客人络绎不绝。排了老久的队,终于一份玛皮端上来,简单地各舀了一勺酱油、香油搅拌,当玛皮轻触舌尖的那一刹那,我的味蕾打了一个激灵——那就是久违的家乡味道,是满满的童年味道。无论时间怎么流逝,距离多么遥远,这味道早已烙在心里。 (羊城晚报2021年1月11日A11版 责编: 易芝娜 )

编者按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明光暗影

编辑 | 舒舒

校对 | 朱晓明

审签 |鲁钇山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