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日广东·乡音】一曲咸水歌,寻梦金斗湾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12-25 01:43:38 
分享:

咸水歌,又名咸水叹、疍歌,是珠三角地区的疍家传统民谣。历史上,以船为家的疍家渔民创作了大量咸水歌。在中山坦洲镇,咸水歌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辞韵曲调,传承至今已300多年。

点击链接收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LDvbf_Ypd_3zwfli0pv4aQ

我是踏着中山咸水歌的韵律追梦金斗湾的前世今生的。

月光温情地洒在珠江磨刀门出海口,映照在金斗湾波光粼粼的海浪上,见证着海潮在千百年的拍打、磨炼之间,如何垒沙成坦,形塑出坦洲、孖洲、蜘洲三个绿洲……

当年土著疍民逐水围垦,将河涌交错的三角洲河网耕耘成了肥沃粮仓,引得外人纷至沓来,他们在坦洲婚嫁、创业,使坦洲逐渐成为多民族聚居的“金斗湾”。

清朝的屈翁山在《广东新语·诗语》写道:“疍人亦喜歌唱,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广东通志》中也有记载:“民家嫁女,集群妇共席,唱歌以道别,谓之歌堂。”珠三角地区历史上最为悠久、唱法最为传统的中山咸水歌就出自坦洲镇,传承至今已300多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驻足全省首家咸水歌主题文化陈列馆,翻阅图文并茂的咸水歌史料,一幕幕史诗般的人文钩沉映入我的眼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福友、梁容胜等民歌手便将咸水歌唱到北京城;上世纪70年代末,定期召开的大型水上民歌会热闹非常;进入新世纪,坦洲更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民歌)艺术之乡,建成全省首家咸水歌主题文化陈列馆。2006年这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民间文化(民歌)艺术之乡”……我还在这里邂逅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志辉。现年81岁的他,早年曾与梁三妹、何福友灌录了第一张咸水歌黑胶唱片,他即兴哼唱的咸水歌《对花》《姑妹歌》还录入《中山民歌》CD金碟,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作。

新时代唱响“中国梦”“湾区新城、精美坦洲”又奏响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工业镇主旋律。坦洲民歌协会会长罗北成带领新一代歌手,华丽转身,唱响了“新时代咸水歌”。而我踏着这新时代咸水歌的节拍,走过坦洲侧船岗的海蚀遗址,品尝着番石榴、香瓜、火龙果、皇帝柑、黄皮、杨桃、香蕉等诸多名牌瓜果,畅游过坦洲万顷特色水果旅游园区、水产养殖基地,还参观了坦洲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仓储物流、特大超市等各类现代工农业园区,流连忘返。

新文化、新风情升华了传统咸水歌的辞韵曲调,也让我更钟情于坦洲金斗湾。(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20日A07版 责编:易芝娜)

编者按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谢显扬

编辑 | 秦臻

校对 |朱晓明

审签|鲁钇山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