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习近平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12-14 10:29:24 
分享: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三点倡议,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学者说,在以“雄心”为关键词的峰会上展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具有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崔洪建说,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二百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由于部分国家毁约“退群”,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原本的实质性合作遭遇障碍,各方亟需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说,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如何实现绿色复苏成为关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率先走出疫情阴影的中国如何作出表率至关重要。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三点倡议分别是: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继今年9月宣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和愿景之后,他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这是中方拿出的‘具体路线图’。”崔洪建说,这些数字具体而明确,既有利于打消一些国家对于中国能否实现愿景的疑虑,也将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承担责任,或者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的认可。

  近年来,中国在实现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美丽地球等方面已有一系列举措。比如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又如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空气和水质优化,推进碳市场建设和增加森林碳汇,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再如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上述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支持,《巴黎协定》就不可能达成。”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前外长法比尤斯近期撰文称,“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行动,为世界重新燃起了真正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媒体表示,中国是《巴黎协定》达成的重要一环,并将中国形容为是国际合作中的“一块磁石”。

  展望未来,学者研判中国将在“气候治理新体系”中发挥多重作用。

  首先是自身重信守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王义桅以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为例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制度层面不断加强的中国料将持续实现绿色转型。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莫大贡献。

  其次是为发展中国家“代言”。习近平此次重申,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受访学者解释说,一方面,中国势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中国统筹绿色与发展的既往经验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

  最后是发挥协调作用。崔洪建说,既是发展中国家又在节能减排领域走在前列的中国,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例如明年中国将筹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就被寄予希望。

  中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更是范例。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特别提及法国和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巴黎协定》方面的“出色合作”。中法两国元首近日通话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涉及相关内容。

  崔洪建说,中欧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政策和产业上有大量契合,并因其他国家“退群”而承担更大责任。更重要的是,中欧双方均是多边主义支持者和维护者,尽管当前多边主义面临极大挑战,但环境问题天然具有“共同”属性,多边主义是应对气候变化唯一现实可行路径。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反过来也将增强国际社会对坚持多边主义的信心。

  “这也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和大国担当。”王义桅说。(完)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