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四川巴中: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向世界展现独特文化魅力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12-10 15:58:43 
分享:
    意大利侨网讯  地处川陕交界的四川省巴中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巴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             
    近年来,巴中市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强力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巴中脱贫攻坚、追赶跨越,积极争取、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发展。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马希荣 摄
   同时,巴中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巴文化和名人文化研究,成立了巴人文化研究会、晏阳初文化研究会、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会等社团,召开了“世界伟人晏阳初平民教育国际论坛”,编纂出版了各类史志、地情读物230余部,有50多项成果在全国和省上获奖。
    2019年四川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巴中市围绕“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定位,持续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打响“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加以培育。
    
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参观巴中晏阳初文化公园时讲述晏阳初博士在菲律宾的故事和影响力。苗志勇 摄
   精心打造 规划文化产业集群
   晏阳初文化公园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郊2千米处的塔子山落成,由展览馆、雕像、陵墓、白塔和绿化园区构成。晏阳初史迹展览馆是公园的建筑主体,全面介绍了晏阳初光辉的一生。晏阳初于1890年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今巴州区),早年在巴中、阆中、成都等地读书,后到香港、美国求学。1943年,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全美纪念大会上,晏阳初和爱因斯坦、杜威等被评为“世界十大伟人”。1955年10月,晏阳初被推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百名人物”之一,国际社会尊称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没想到这次来四川巴中采访遇到这么大一个惊喜,第一次看到了晏阳初先生青少年时期和他父母的珍贵照片……”2016年,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随“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巴中行”采访团参观巴中晏阳初文化公园时颇为激动,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奠基人晏阳初博士在菲律宾的故事和在菲律宾的影响力。黄栋星介绍,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有72年:前30年是在国内,后42年是在海外。而在菲律宾呆了40年,占据了他接近半生的光阴。当时菲律宾大概有6千多万人,大部分地区也都是贫困地区,晏阳初根据20年代他在中国农村取得的经验,协助菲律宾开展了农村改革以及乡村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名望。  
    巴中恩阳古镇是巴中最具代表性的小镇,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有“小上海”之称,“早迟恩阳河”之说。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胜利后,在此设立阆县苏维埃政府治,后改为“恩阳县苏维埃政府”治。古镇内机构用房至今仍有8处保存完好,走进恩阳第一印象就是红军石刻标语。标语主要集中在老街,看到标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红色年代。
    恩阳古镇保存了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老场和回龙区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格局,基本是土木结构、木质穿逗式,三开间、二开间、单开间均存,均系青瓦屋面。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
   “我原来不了解这个古镇,居然还有这么大规模,包含了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应该说是一个文化遗产。”曾来巴中采访的新西兰《联合报》社长文扬说,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自然风光都非常好,人文和历史的东西相对较少,“中国这个历史很重要,要加以发扬光大。”
     近年来,巴中制定了“一城三带两集群”的文化产业布局,精心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产业带,构筑历史文化精品大道;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旅游文化产业带;精心打造民间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产业集群。
    同时,巴中还研究制定了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以主导产业引领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民间民俗、生态休闲、传媒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表演会展、文化娱乐产业,形成“4+3”文化产业体系。
   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现代新兴产业,文化与传统产业,文化与会展、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巴中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延伸文化产业链。
保存较为完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摩崖造像。苗志勇  摄 
    强力推进 建设文化产业项目
   在巴中,还有市民耳熟能详的称呼——巴人。巴中也曾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历史文化厚重。三千年米仓古道贯穿境内,三国古战场遗迹犹存,南龛摩崖造像堪称“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恩阳古镇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阴灵山碑林集天下书法艺术之大成,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更是人类古代文明史的见证。
   “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这句话是对巴中光雾山最好的诠释。在巴中,还有一绝,素有“溶洞之乡”美誉的诺水河景区,险峰兀立,溶洞密布,连绵百里,也被誉为“溶洞王国”、“地下岩溶博物馆”。
    除了旅游文化产业,在巴中也可以看到红色革命遗址。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被誉为“中国红军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近年来,巴中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一县一园区”战略发展文化产业园,选择培育规模效益好、产业贡献率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巴中正在加快建设、完善、提档升级南龛文化产业园、平昌佛头山文化产业园,恩阳古镇文化产业园、南江米仓古道文化产业园、通江红军文化产业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发展成效突出。
   “简直太精美了!没有想到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家乡还藏着这么一块文化瑰宝,经历了上千年风雨洗礼,色彩还保护得这么好!”2016年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站在巴中南龛石窟前惊叹不已。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可以折射出城市的精神文明。“千年的古迹保存的这么完整,是精神文明很高的一种境界,不仅体现了城市老百姓的文化修养,也体现了政府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力度。这是市民的荣誉,也是巴中文化产业的荣誉。”
保存较为完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摩崖造像。苗志勇  摄 
     南龛石窟(又名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巴中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山腹陡崖石壁之上,该石壁高40余米,长250余米。该摩崖造像群始创于南北朝,隋唐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南龛摩崖石窟造像群,是国家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造像群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
  “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雕刻精巧。这尊‘双首佛’是全国唯一的石刻摩崖造像。”据巴中市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南龛石窟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我们正在依托南龛石窟文化遗产景点,按照国家AAAAA旅游景区目标打造中国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将用巴中的文化内涵,世界的表达方式,倾力打造世界瞩目的文化产业园。”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占地8.7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0.68平方公里的南龛文化产业园,南龛文化产业园作为巴中市级文化中心、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园区、川陕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巴文化极地、全国红色文化高地、四川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发展 打开文化产业局面
   “以前感觉革命老区是很遥远的地方,今天看到这里的居民,感受到他们很享受历史文化以及文化带来的内心的安宁。” 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一连说了几遍“好安逸”,在他眼里,古朴的红色文化小镇丝毫不逊色于国外的小镇。
    作为革命老区、偏远贫困地区,巴中被纳入“一核四带”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纳入全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巴中今后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强的政策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巴中各地纷纷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强化了措施,推出了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舞。平昌县委宣传部供
    巴中市平昌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用,规划构建了“一乡两园三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巴中市通江县以红色经典景区为重点,以“红区第一村”为抓手,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打造川东北民俗文化园五大文化旅游景区,建好三条文化旅游线路,打响“诺水洞天游、红军故里行”两大文化旅游品牌。通江银耳文化产业园、诺水河国家AAAA级风景区、毛浴红色文化古镇已建成。
    巴中市南江县红塔新区已建成影剧院、体育馆、红叶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正在积极引进外商投资。
    近年来,巴中市数次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向世界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借助海外华文媒体的力量,把巴中特色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各地。(文/苗志勇)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