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天,作为平昌冬奥会圣火传递的特殊一棒,杨仕林站在韩国东南部海滨城市-浦项的街道上,有些紧张,却难掩兴奋。
在杨仕林看来,200米的跑道实在是有些长。但拿到火炬后,听着耳边民众们的呐喊鼓励,这位有些紧张的小伙子开始享受奔跑的过程。
“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杨仕林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奥运精神的信念,体会到了公益事业的意义,那是一种会使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我是第一批留守儿童”
20年前,6岁的杨仕林还不知道公益为何物,当时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抬水挑粪、砍柴浇菜。
1992年在重庆山区出生的杨仕林是第一批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作为家里的“壮丁”,杨仕林的童年注定没有玩具和陪伴,更没有如同龄人那般被众星捧月地宠溺过。
“那个时候早上六七点我们就要上山砍柴,砍完柴要扛回来一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能回家吃饭,当时我个子小,有时候实在扛不动拖也要把柴拖回来,肩膀都磨得血肉模糊。”
无法想象,当时只有60多斤的杨仕林,却要把八十斤的水稻从山上背到仓库。“当时不像现在有机器,几千斤水稻,我和哥哥姐姐三个人,从下午六七点一直要背到晚上十点钟。”
瘦弱的杨仕林累得边走边哭,但是看到爷爷奶奶,又不停地把眼泪擦干。还未成年的他并不懂得责任二字的意义,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这就是他应该做的事,再苦再累也要做。
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杨仕林也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更没有因为农活而荒废学业。“我的求学之路很坎坷,所以我要走出去,想要帮助更多人。”
勤奋的他如愿考取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杨仕林说正是有了儿时这些经历,在往后的日子里他觉得干什么都不苦。
上大学的杨仕林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整个暑假都会留在学校做实验,杨仕林从来不觉得感到辛苦,因为在他看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我能做一些事情就觉得是在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就觉得不累,这让我越来越强大。”
初行“公益路”
2016年,杨仕林参加了“建桥筑梦携手同行”公益活动,那是他亲手建的第一座桥,也是他与公益事业的“初识”。
上大学的杨仕林按部就班地上课、考试、为考研究生积蓄知识、为工作实习找寻经验,但他和同龄人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也对即将走出校园感到一丝恐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仕林参加了中国三星独家赞助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大赛”,从此和三星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2015年获得的总冠军,当时承重结构抗撞击结构,我们成绩是在承重45公斤的前提下侧向撞击82公斤,我们重量只有19.7克,也是最好的水平,获得了冠军。”
出色的成绩也让三星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大赛组委会关注到了他。随后在2016年,杨仕林受邀参加了“建桥筑梦携手同行”公益活动,为遵义山区的孩子们搭建一座真正的木桥。
可以说,杨仕林走向公益事业的路,是中国三星为他铺设的。“对我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当时只是一个学生,知识都是在书本上学到的,在现场真正参与施工,到看到桥完全修好,我感触特别多。”
当看到村里90岁老人在桥上兴奋地走来走去,还对自己竖起大拇指,杨仕林第一次体会到了做公益的感动。
“记忆最深刻的是落成那一天,当时有个90岁的老人,在桥上走了十多次,也一点不觉得累,还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在这修一个桥,我都这把年纪还没有修,要想去对面看女儿,年轻的时候走石墩子还可以过去,后来每次到河岸望一望只能回去了,现在就好了,你做的真是好事情,’当时我就觉得修这个桥太值了!”
中国三星的公益活动圆了遵义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也让杨仕林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我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用科技和知识丰富自己,等到有能力的时候要不断去从事公益,通过这种能量更好回馈社会,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人从大山里走出来。”
学建筑的路异常艰辛,除了要在实验室研究结构,还要面对在工地施工的压力,但杨仕林没有退缩,还顺利被国家选做公派生在乌克兰基辅读研究生。
被公益所助,更要助力公益
被杨仕林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中国三星推荐他作为火炬手参加平昌冬奥会火炬传递。这不是杨仕林第一次走出国门,却是他最兴奋激动的一次。
圣火传递是在韩国浦项进行的。杨仕林一下车就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一开始挺紧张的,但是下车后看到很多中国人,就感到特别亲切,没有异国的感觉。跑的过程很享受,完事还觉得有点短呢。”
走出国门的他仍心系建筑事业。不论是在乌克兰求学期间,还是在韩国参加活动的短短数日,杨仕林总爱观察街道的建筑、桥梁的设计以及城市的规划。
在他看来,国外桥梁的建造装备技术是很先进的:很小的桥都采用预制结构,把对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包括运载建筑的工具都是特制的,这在中国很少见。“我就觉得咱们人口也多,可以把这些技术引入我们中国,我能够看到这些,多走一走、多学习挺好的。”
在传递火炬之后,杨仕林深刻感受到身上肩负的那种使命感,他希望以后可以让自己的同胞在一个很流畅的城市环境里面舒服地生活,他现在想的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从留守儿童到公派留学、再到成为奥运火炬手,杨仕林受益于公益,体会到做公益的乐趣和感动,更在公益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杨仕林的成长,就是中国三星深耕公益最真实的写照。
“我想要在未来通过这种公益能量更好地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可能这一辈子都会和公益结缘。”(文/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