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有匿名美国官员称,搞不清楚意大利人想干什么;还有媒体炒作称,面对中国,欧盟内部出现矛盾。但紧接着,卢森堡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几天前,瑞士也宣布加入。“意大利像一只领头羊,它为更多欧洲国家打开了一扇门。”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Michele Geraci)对记者说。杰拉奇是一位经济学家,曾在中国住了10年,访问过200多个中国城市,这次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自然不会缺席。除了杰拉奇,记者还专访了同样来华参加高峰论坛的英国“一带一路”特使、汇丰集团前主席范智廉(Douglas Flint)。尽管英国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但正如范智廉所说,英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设立“一带一路”特使一职的国家,这本身就代表了英国的态度。
我们为欧洲国家打开了一扇门 欧亚“交通枢纽”
问:意大利上个月与中国就“一带一路”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您对此次访华达成新成果有何期待?在外界关注的热那亚港和的里雅斯特港项目上是否会有进展?
杰拉奇:对意大利政府来说,我们此次前来旨在发掘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尤其是推动两国企业间的实际合作。我们也希望通过参加这次高峰论坛,把意中两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此前同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只是第一个阶段,现在我们将开启第二个阶段,即推动更多实际项目落地。具体来说,我们希望意大利能扮演亚洲通往欧洲交通枢纽的角色,让更多的基建和交通项目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以及通过已签订的备忘录更多地推动意大利对华出口。
关于意中在热那亚港和的里雅斯特港项目上的合作,我不认为它们的落地会面临太大困难。尽管目前这两个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两国的合作非常健康。过去几周,意中已就此进行很多接触,但在达成协议前,我们还需要就更多的情况加深彼此了解,以及进行很多技术磋商。
问:意大利能为“一带一路”注入什么,更高透明度、欧洲标准、更好的管理水平,还是中西方间的更多理解?
杰拉奇:意大利(在工程项目上)拥有高标准的透明度,本国和欧盟法律对此都有极严格的规定。我们在和中国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中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据我们了解,中国企业很愿意遵循这一标准。
意大利非常重视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每一个合作项目,我们都会先分析污染情况、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招标是否公平。我认为中企可以通过和意大利合作,逐渐学会到底该如何与欧洲和西方企业打交道。这将是一个不错的“试水”机会。
“我们没有选边站”
问:有人认为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是“选边站”,您怎么看?
杰拉奇:我们没有选边站。我们只是一个希望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做生意的独立国家。我们既是欧盟的一部分,也是北约成员,我们加入“一带一路”,同时和许多非洲国家有合作,这些“身份”彼此间并不冲突。更何况我们把“一带一路”视作商业合作,而非政治宣言,它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合作机构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环球时报:有媒体称,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很大程度上源于您本人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一旦政府更换,意大利的态度很可能也会变。
杰拉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是一项国家决定,是比政府更高的层面,即使未来有政府想改变这种关系,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也有理由反对。其次,这一决定并非因为我个人和中国的联系。当然,我确实希望促成意中间更多商业往来,而我与中国有关的背景也让我扮演了这样一个沟通者的角色。但这不是决定因素,两国经济关系为彼此带来的好处决定了这段关系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两国政府对此的态度也非常坚定。
要合作而非争个头破血流
问:“一带一路”引发的争议背后,我们感觉欧洲甚至西方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您认为这种不信任从何而来?
杰拉奇:我不认为欧盟内部真的存在对中国和“一带一路”的负面印象。自从意大利和中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被公开后,很多欧洲国家突然发现,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内容都符合欧盟标准。所以在过去几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带着浓厚兴趣审视“一带一路”,比如卢森堡,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欧盟创始国,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是卢森堡人,我想他本人很可能就是卢森堡加入“一带一路”的支持者。瑞士也一样。我想,意大利像一只领头羊,它为更多欧洲国家打开了一扇门。
问:此前欧盟委员会将中国定位为欧洲的“系统性对手”。您怎么定位中国,欧洲的伙伴、竞争者还是对手?
杰拉奇:首先,欧盟委员会近期就会重新选举,所以无论他们现在或从前说什么,5月过后又会是另一种情况。其次,我个人既把中国看作机会,也把它当作挑战。中国是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做生意的巨大机遇,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大规模制造业的国家,这对欧洲诸如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国家构成考验。
鉴于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如何接受挑战,并把它转化为机遇,而不是彼此间争个头破血流。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方法,比如让意大利公司成为中国企业的供应商。我们有过这样的先例:意大利和德国都是汽车制造商,德国汽车由于一些原因在海外市场上比意大利相对更成功,但这就意味着意大利输掉了竞争吗?不,事实是德国汽车40%的零部件来自意大利,意大利更专注于零部件,而德国主攻装配。未来我们也可以和中国企业这样合作。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基础设施
在商业层面,英国已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问:您被任命为“一带一路”特使已有一年多时间。您认为这一倡议对英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范智廉:“一带一路”在过去两年更成熟了,这对英国来说意味着很多机会。鉴于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它可以用专业技能为“一带一路”注入更良好的治理和更强的融资能力,使其拥有更多高质量项目,也让“一带一路”可以规模更大、更成功,进而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此外,随着英国“脱欧”后角色的转变,“一带一路”也是英国继续为全球性行动贡献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在本次论坛期间,英中签署了一份绿色投资原则性协议,由27家来自伦敦金融城的企业和对绿色金融感兴趣的中国金融机构共同签署,未来其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我们还签署了一项有关互联互通的协议,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设立技术标准。
问:但英国还没有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范智廉:我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一份文件,而应该看到我们正在进行的许多合作。事实上,在商业层面,英国已经深度参与了“一带一路”。除了我刚才提到的协议,英国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设立“一带一路”特使一职来协调英国在该倡议中利益的国家,这本身就代表着英国政府对这一合作价值的认可与兴趣。
在建设21世纪全球金融体系方面,没有哪两国能比英中一起做得更多,无论在金融科技、绿色原则、人民币国际化,还是最大的合作“一带一路”上,我们都有很多层次的合作空间。面对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前景,我们不应因一份备忘录而困扰。
问:去年,英国负责贸易的大臣表示,伦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全球融资中心。这个计划进展如何?
范智廉: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在财政大臣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由我和财政部财务次官共同主持。委员会有12名董事会成员,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3家中国金融机构的代表,以及英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成员。我们目前取得的一个主要成果是创建了一份资产类别文件,并在努力让基础设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类别。
参与方越多,透明度越高
问:您如何评价目前“一带一路”项目的透明度?
范智廉:我觉得正变得越来越好。其实这也是“一带一路”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很关注债务可持续性的议题,而中国也充分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并在采取措施提升这一点。
此前,“一带一路”主要是以中国和东道国的双边合作为主,随着该倡议的国际化,其透明度必然会随着参与方的增多而越来越高。
问:英国及欧洲的参与能为“一带一路”带来什么?更高的管理水平,还是“欧洲标准”?
范智廉:我更愿称之为“国际标准”。中国在推动全球基础设施项目领先标准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因为中国建造开发的基础设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不过,更多的国际参与可以带来更多元的参考标准,也能制定更多新标准,以适用于更多内部情况复杂的发展中国家。
问:您认为“一带一路”投资正在分裂欧洲吗?
范智廉:不。当然,对一件事从不同角度看待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但如果我们后退一步,从全球的角度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同意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我们知道,全球有三大只能依靠多边主义来应对的挑战:气候变化、失败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变化及其后果。这三个问题都只能通过在那些收入、交通和能源开发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可持续的经济活动才能解决。
在当下这个信息混杂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一些成功项目,也同样能找到一些没有执行好或不那么成功的项目。只片面关注一两个不成功或成功的项目都是错误的,我们应从整体上看待这一倡议。欧洲在深化全球化与多边主义、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增强全球平等、为新兴市场兴建符合应对气候变化标准的能源工程等方面拥有共同立场,而“一带一路”与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高度一致性。(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