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派”意大利总理首访中国 中欧关系柳暗花明?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4-07-27 16:13:59
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将于7月27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梅洛尼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选举以来,欧洲领导人首次访华。在外界的普遍预期中,梅洛尼此访主要目的是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在2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介绍了此访的有关安排。毛宁表示,习近平主席将同她会见,李强总理、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同她会谈、会见,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毛宁进一步指出,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方愿以此访为契机,同意方巩固传统友好,弘扬丝路精神,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中意、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访问是梅洛尼政府展示对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视的一个重要活动。董一凡认为,在已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梅洛尼政府此行旨在探索中意关系在双边层面上的新模式,通过与中国的双边合作,助推意大利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并寻求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共赢。
此访将对两国产生转折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梅洛尼是意大利首位女性总理,并且被视为极右翼政府的领导人,她的此次访华被描述为一场旨在同时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考虑国际关系的平衡之旅。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以对华政策强硬派的形象引人注目,外界认为她在欧盟对外政策上和冯德莱恩主导的欧盟委员会较为一致,意大利未必能起到扭转中欧经贸关系摩擦的作用。
董一凡认为,梅洛尼政府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经贸政策上与欧盟的路线高度一致,这种一致性主要根植于意大利对其在全球化和全球产业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的理解。在他看来,意大利认为自己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感觉不仅在政界有所体现,在民众的思维方式中也广泛存在。
董一凡进一步分析,梅洛尼总理此次访华是其外交政策实际转向务实的表现。梅洛尼的目标是探索意大利与中国在双边层面上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加强双边合作,并通过与中国加强交流,为意大利经济的振兴提供动力。
此外,董一凡指出,意大利政府需要重新评估和承认中欧关系的双向互利性。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意大利应更加理解到,单纯依赖保护主义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其经济困境或支持其经济发展。因此,意大利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有责任在欧盟内部扮演一个更加建设性的角色,推动欧盟采取更加平衡的策略,来应对与中国之间日益复杂的经贸和产业竞争关系。
意部长: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据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报道,意大利今年以来通胀降低、家庭信心恢复、服务业增长、工业也趋于稳定,但受石油价格上升、降息推迟、企业信贷持续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意大利目前的经济仍处于恢复期。
本月初,“意大利制造”部长阿道夫·乌尔索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乌尔索会见了多位政界和商界人士,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潍柴集团的高管。
“中国是那些希望在全球开展业务的人所不可或缺的市场。”乌尔索表示:“我们可以发展工业伙伴关系,尤其是在绿色科技、电动汽车和制药领域,我认为这对欧洲都是有益的。”他补充说,自己对此次中国之行“感到满意”,此访的目的是“在工业伙伴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董一凡认为,乌尔索此行旨在为意大利制造业开拓更多机遇,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探索新的创新模式,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通过深化与中国的产业链合作,不仅能促进意大利国内的就业增长,还有助于两国在经济上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梅洛尼来访,大批意大利企业也来到中国,参加即将在北京举办的意中商业论坛。据路透社报道,包括轮胎制造商倍耐力、能源巨头埃尼、航空航天与国防公司莱昂纳多、葡萄酒生产商以及多家奢侈时尚品牌,如杜嘉班纳在内的企业,都将参加此次论坛。报道称,此次商业论坛设有一个关于汽车行业的专题讨论会。意大利政府正在与中国汽车制造商举行会谈,以吸引大型汽车制造商进军该国市场,并提高国内汽车产量。
董一凡分析认为,意大利实际上是从侧面展示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产业优势,意图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全球绿色转型的趋势中寻找更多的经济机遇。通过与中国合作,意相关企业不仅能提升自家汽车产业的规模和技术,还能有效地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为自己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中意结构升级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中意经贸合作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双边合作存在广泛空间。意大利实体经济发达,是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主要工业有汽车制造等。目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意大利在亚洲的首要贸易伙伴。然而,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竞争等背景下,中意合作难免受到干扰。欧盟委员会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为中欧合作投下阴影。
董一凡指出,欧盟的经贸政策主要由欧盟委员会推动,因此成员国在政策上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即使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对增收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持反对态度,但实际上欧盟委员会的决策很难被单一成员国所改变。
尽管面临挑战,中意之间的经贸关系仍在经历结构性升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董一凡认为,随着双方贸易量的增加和合作的不断深化,在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的全球浪潮中,中意两国互补的经济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推动产能合作不仅是双方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董一凡说:“意大利和中国都需要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寻找新的经济动力源,通过深化合作,在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寻求共同利益和发展。这种合作不仅限于传统的消费品制造,还包括高技术领域和绿色技术,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合作的重点。”(来源:深圳卫视直新闻 驻京记者: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