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意大利  >> 查看详情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傅马利: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10-10 14:43:44 
分享:


        担任过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副馆长、东方部主任的傅马利(Pier Francesco Fumagalli)是著名的汉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促进意大利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国庆假期期间,75岁的傅马利在用中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不仅引用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表达对汉学的热爱和专注,还用毛泽东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表达对中意两国关系发展的乐观之情。这位对中东文化同样有深入研究的欧洲学者继承了昂布罗修图书馆重视东方文化研究和相关书籍收藏的传统,也关注现代语境下东西方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傅马利盛赞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是一项重要的倡议,不仅将帮助实现中国梦,也将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


        作为汉学家,有条件的话可以学学围棋和书法

        环球时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文的?我们知道您还学过多种东方语言,相比之下,您觉得中文难学吗?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傅马利:上世纪70年代我在米兰上大学时就想学习中文,但当时学中文的机会并不像现在这么多。记得当时以色列政府为我提供了奖学金,我就先去耶路撒冷学习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一年后我回到米兰,在天主教圣心大学学习东方语言及印度古代语言,毕业后又在昂布罗修图书馆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的馆长十分希望我从事汉学研究,不仅向我介绍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古籍,还将他的一本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中国词典赠送给我。在米兰的意中协会帮助下,1994年我真正开始学习汉语,并在1995年首次到中国,在西安的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前身——编者注)学习中文。

        由于我对东方地区的很多语言都有涉猎,因此觉得学中文对我而言不太难,但是学好中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我看来,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难点,比如中文的字和发音比较难,所以要多写多说,但是语法比较容易。其他的东方语言大多都是用字母拼写,写容易,但是语法比较难。

        环球时报:除了中文,要成为一位汉学家还需要学习和了解哪些内容?

        傅马利:作为一个欧洲国家的汉学家,我觉得除了学习中文,还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内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围棋和书法也可以学习。当然,也要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正如同孔子所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环球时报:从您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中国发生的哪些变化让您感触最深?

        傅马利:第一次到中国时的情景依然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坐飞机从米兰先到北京再到西安,飞机是崭新的,舱内乘客不多,空姐对我非常友好。抵达西安后,西北大学用专车把我接到校园。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对我都非常客气,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我也结交了很多朋友。这次留学经历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和许多老师、同学至今仍有联系,西北大学的周嘉向老师2003年还在米兰布雷拉国家图书馆出版了关于古代中国文学的专著。我每次去西安也都会去拜访他们。

        从1995年到2019年,我到访过30多次中国,有时一年就去了3次。我认为中国变化太大了!1995年,西安马路上有很多自行车,但汽车很少。记得当时陕西的一些村庄还在用牛犁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我第一次体验坐“黄包车”。我去一位朋友家拜访,当时他们4口人住的房子是60平方米,现在是160平方米!

        环球时报:您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否也影响到您的家人?

        傅马利:我的家人也很喜欢中国文化,我的外孙现在在中国学习。每次中国朋友来意大利,我都会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我的家人也很高兴,双方见面都十分热情。

        图书馆既有明代的《万国全图》,也有中华文化研究所

        环球时报:您出版过《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与中西文化交流》,能谈谈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吗?作为米兰最古老的图书馆,昂布罗修图书馆与中国有哪些方面的合作?收藏了哪些中国的书籍或艺术作品?

        傅马利:这是我2008年出版的书,是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送给我的60岁生日礼物。这本书集结了我这些年在西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发言和论文,目的是让中国学生认知西方的文化,与我们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一起开展交流与合作。

        昂布罗修图书馆始建于17世纪初,包括学院、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这几个机构均跟文艺复兴有着密切联系。学院与全球高校合作,研究世界的文化、科技、艺术、宗教、哲学等。图书馆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教授开放,免费借阅古典和现代材料。美术馆和博物馆则收藏了拉斐尔、达·芬奇、卡拉瓦乔等众多文艺复兴名家的艺术杰作及手稿。

        此外,我们也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古籍和文化艺术品,如古印度教的典籍、南美洲图皮南巴人制作的羽毛斗篷、阿拉伯的《古兰经》等等。与中国有关的馆藏包括大明官制等典籍、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在明朝时期绘制的《万国全图》,以及相传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桌子等等。

        环球时报:记得有一次您看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何水法2010年创作的《太平图》,画中娇艳欲滴的苹果很快让您产生了邀请他到意大利学术节讲演的想法。在推动意大利和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交流方面,您都做了哪些尝试?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意大利观众或读者对来自东方的艺术和艺术家有什么认识?

        傅马利:2008年5月我到杭州和北京,邀任延黎、陈村富、黄时鉴等研究西方宗教、哲学和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以及画家何水法加入图书馆新成立的“中华文化研究所”。该研究所成为意中人文交流合作建设新桥梁,为两国人民服务。我们每年都在“昂布罗修亚洲年刊”上介绍我们的合作。

        目前我们的学院与世界各地500位教授、学者和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研究世界宗教的王美秀、研究外国哲学和宗教的王晓朝,以及艺术家崔如琢等人。2022年我们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教授,在米兰介绍他的“天下体系”,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

        “一带一路”也可以说是“万国的万带万路”

        环球时报: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国近年来举办了很多中意文明交流的展览,如2022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就深受观众欢迎。两国领导人也非常重视这样的交流。您怎么看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傅马利: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是一项重要的倡议,对构建新的全球文明来说具有远见卓识。该倡议将帮助实现中国梦,也将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带动全世界新文艺复兴。

        环球时报:中国和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年,您一直在研究“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中国提出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以来,不仅对世界经济、共建国家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也带动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和民间领域的交流。您怎么看这10年来,中国和意大利、中国和欧洲的合作?

        傅马利:“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国家和各个方面:文化、经贸、基础设施建设、艺术、科技以及政治等。从昂布罗修图书馆馆藏的《万国全图》我想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也可以说是“万国的万带万路”(“世界的多带多路”)——除了贸易的“一带一路”、建设高铁的“一带一路”,还有教育的“一带一路”、文化的“一带一路”、科技的“一带一路”、艺术的“一带一路”等等。

        中欧都有丰富久远的文化和历史,中国有56个民族,欧洲有近50个国家,就欧中双方“一带一路”合作的前景来说,我觉得我们一起合作的意义非常大!

        对中意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持乐观心态

        环球时报:像您一样,很多老一辈的意大利汉学家大多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华留学的经历。对意大利或欧洲新成长起来一代汉学家或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青年人,您有什么建议?

        傅马利:我的梦想是年轻的意大利以及欧洲汉学家能多和年轻的亚洲汉学家、中国的年轻学者一起合作,促进世界各地的汉学研究。这些合作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科技和医疗等各类研究所进行。

        我希望意大利的汉学家与中国的专家一起合作,翻译出版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 该手稿全12卷共1119页,这是一个可以持续多年的合作。

        环球时报:对加强中意两国的民间交流,您有什么预期和建议?

        傅马利:我希望民间的交流更加多元化,比如通过新闻媒体、体育运动、音乐艺术加强民间的交流。甚至在意大利,还可以针对中国的围棋、太极拳等传统文化和项目成立俱乐部。

        近些年,我们与意中协会合作,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过达·芬奇的展览。今年12月,有关达·芬奇的展览按照计划要在上海举办,在米兰则要举办中国当代画家曾梵志的展览。

        环球时报:众所周知,中国长期以来为维护中东和平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近年来中东国家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您对中东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十分了解,怎么看中国外交和中国文化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

        傅马利: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以色列也将学习、研究与和平置于重要地位。中国、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可以一起学习、研究、合作,走和平发展的大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消除恐怖主义。在中东地区,中国文化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如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友好合作、促进研究交流等等。

        环球时报:最后,还是想问一下您有关中意关系的话题。您怎么评价中意两国近些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您对未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又有什么预期?

        傅马利:我的新书《美学、科学与信仰:昂布罗修图书馆跨越400年的探索》刚刚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有我的建议和期望。总之,我希望意中之间的友谊随着两国各大城市、双方友好组织在各领域的不断交流而加深,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和意中协会也将投入其中。虽然前路漫漫,我想引用毛泽东主席《卜算子·咏梅》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表达自己对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乐观心态。(来源:环球时报  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谢亚宏 记者 谷棣)

相关ITALY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