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意大利  >> 查看详情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衰退挑战加剧 欧洲料将扩大“战略产业”范围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0-11-17 05:49:40 
分享:


      11月15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Michele Geraci)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欧盟必将更加重视经济安全性,很多欧洲国家会调整和扩大“战略产业”的定义,比如,对口罩等医疗器械生产实施保护政策。

      “有些欧洲国家调整了对‘战略产业’的定义,甚至是‘国家战略资产’的定义也变了。过去,‘战略产业’是港口、银行,现在突然之间口罩生产都成‘战略产业’了。”杰拉奇认为,这将给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带来挑战,因为过去承诺要开放的领域是否还能继续开放成为了未知数。

      当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前,杰拉奇在由工银国际与财新传媒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投资论坛上提出,中欧双向投资合作还有巨大的潜力,期待“一带一路”倡议给意大利带来更多商机。

      杰拉奇指出,在2005年至2020年,中国在海外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分别为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投资额分别为6000亿美元、4480亿美元、4110亿美元和2510亿美元。在欧洲,同期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吸引到的中国投资分别为870亿美元、480亿美元、280亿美元、270亿美元和70亿美元。他说,他在意大利政府工作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意大利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投资,达到德国和英国的水平。

      杰拉奇希望的不仅是更高的中国投资额,还有更加平衡的投资关系。他说,同一时期,意大利对中国的投资额差不多是250亿美元,虽然看上去金额是相当的,但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几乎都以兼并收购的形式进行,而意大利在中国的投资几乎都是绿地投资。“我们向中国的投资帮助中国创造了大概10万个工作岗位。但反过来,中国的投资为意大利只创造约3000个工作岗位。”

      据中方统计,近年来,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以并购、入股、合资等方式与意大利企业开展的主要项目包括:中联重科2.71亿欧元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CIFA集团、山东重工(潍柴集团)3.74亿欧元收购意法拉帝游艇公司75%股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42亿美元收购意埃尼集团东非公司28.57%股权、国家电网斥资21.01亿欧元收购意存贷款银行全资能源网子公司CDP RETI35%股权、上海电气4亿欧元收购全球第四大燃气轮机制造商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中国化工集团以71亿欧元收购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权、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70%股权。

      “我在政府工作的时候就一直希望推动两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实现平衡发展。”杰拉奇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在意大利进行更多绿地投资,为意大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希望意大利企业在中国有更多参与兼并收购的机会,以参与到已有企业的增长之中。

      杰拉奇认为,受疫情影响,欧洲和美国正在进入严重衰退,而中国等亚洲国家前景看好,双方经济表现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亚洲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亚洲,经济增长如果只有4%的话就被认为不够好了,但是对于欧洲来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高增速,我们只有在过去经济增长爆发的年代才能看到4%的增长。意大利能有1%的增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其中,美国将萎缩4.3%,欧元区萎缩8.3%(德国-6%、法国-9.8%、意大利-10.6%);而中国经济增速为1.9%,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正是由于看好中国的发展势头,杰拉奇才在担任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期间大力推动同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在他的努力下,意大利去年不顾美国反对,成为了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七国集团”(G7)国家。他相信,这个倡议将帮助意大利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向英国、德国和法国看齐。

      他指出,意大利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先天不足”——大公司数量不够多,主要都是中小型企业。“在意大利,5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企业主导,而在德国,这一比例只有15%左右。”他说,长期以来,意大利中小企业在拓展亚洲市场时一直比较困难,而这就需要两国政府开展更多政治层面的合作,做出更好的结构性的贸易安排。

      最后,他表示,希望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市场,让更多意大利企业分享中国经济的红利。他说,在中国,政府应该“把手放得更开一些”,以有利于市场发展;而在欧洲,政府应该发挥更多干预作用,以制定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来引导市场。“双方相向而行,会有利于双方的合作”。

      中欧BIT谈判需要面对新现实

      《21世纪》:你怎么看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进展,是否有可能在年底前达成?

      杰拉奇:我觉得应该看到疫情给谈判带来的挑战。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希望在2020年下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签署这个协定,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是,今年暴发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形势,也改变了之前谈判中的各种假设。当前,在欧洲,国内政策正在主导对外合作政策,换句话说,各国都忙着拉动经济复苏,而非推动海外投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的现实签署协定,谈判内容应该根据疫情后的经济形势进行调整。

      《21世纪》:具体来说,谈判应该反映哪些新的现实?哪些内容应该做出调整?

      杰拉奇:当前,欧元区经济要缩水超过8%,意大利经济要缩水超过10%。这样的现实应该反映到谈判中。随着欧洲经济进入衰退,有些领域的投资应该被松绑,而有些领域的投资应该被收紧。具体到谈判内容,互惠关系、劳动关系、绿色经济等内容可能都要进行调整。比如,欧洲一直非常关注绿色经济,但现在不是优先事项。一个要求降低碳排放的协定长远来看是有利的,但现在必须要优先应对失业问题。

      有些欧洲国家调整了对“战略产业”的定义,甚至是“国家战略资产”的定义也变了。过去,“战略产业”是港口、银行,现在突然之间口罩生产都成“战略产业”了。有些政府提出,这些医疗器械必须要在欧洲生产,而不能在中国或其他非欧洲国家生产。没准将来水资源也会进入“战略产业”。因此,双方过去在谈判中承诺要开放的领域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开放,将是一个未知数。

      《21世纪》:你说到欧洲国家政府会要求将某些“战略产业”搬回本土,那么欧洲企业会在政府压力下将生产基地撤离中国吗?

      杰拉奇: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在意大利,政府是不能迫使企业转移产业链的,因为这些都是私营企业。政府可以做的是,在意大利建立或发展新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从预算中提供补贴,因为从成本上来说欧洲是无法同亚洲在制造业领域竞争的,有时候成本甚至将高出10倍以上。但大量的补贴会完全改变投资协定中的承诺,这在旧的谈判内容中是没有的。

      欧洲将重新定义“战略产业”

      《21世纪》: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民粹主义抬头,欧盟会不会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投资审查?

      杰拉奇:欧盟没有这个权力,只能够给建议,要由各国政府来决定,我觉得不会。民粹政府会希望保护公众利益,而投资将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福祉。但话说回来,总是会有一些战略性领域不能对外开放,就像中国有负面清单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来管理外国投资。

      《21世纪》:会有更多领域被确定为“战略行业”吗?

      杰拉奇:是的,比如医疗行业。过去,欧洲各国的医疗用品和器材可能会从德国、印度、中国、意大利各个国家采购,但是现在可能会有更多保护主义。我们可能会重新定义战略行业。

      《21世纪》:除了将医疗行业增设为“战略行业”,还有其他行业吗?意大利的奢侈品行业是否会欢迎中国企业投资?

      杰拉奇:意大利的奢侈品行业非常开放,其中大多数品牌都由法国企业持有,但产品是留在意大利生产的,这保证了品牌的设计风格和产品质量。这就是我们时尚产业的投资特点,外国资本让我们的品牌实现扩张,而我们的品牌依然保持意大利本色。我们不会担心有更多中国企业收购我们的品牌,实际上这已经在发生,只要生产环节留在意大利就行。

      意大利会跟中国越走越近

      《21世纪》:你刚刚在论坛上被主持人介绍为“当代的马可波罗”。去年,在你的推动下,意大利政府同中国政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但随后也遭到很多西欧政府官员的批评。这有让你感到困扰吗?

      杰拉奇:当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他们总是在批评我们。你要知道,我们跟欧盟的其他成员国存在竞争关系,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希望向中国出售更多东西。我们会继续跟中国发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

      《21世纪》:自去年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以来,意大利有获得更多商业合同吗?

      杰拉奇:我们去年才签,今年就发生疫情了。现在的时机还没到,再加上意大利政府换届、全球经济疲弱、美国大选等因素,当前确实有很多困难。但我依然相信,未来意大利可以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21世纪》:在“后疫情”时代,两国政府可以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

      杰拉奇: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绿色经济以及非洲市场。中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欧洲宣布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双方可以在这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从中长期来看,这是欧洲非常愿意推进的议程。意大利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发展迅猛,尤其善于发展水力发电,可以同中国分享专业能力。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且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拥有领先水平。在双方政府的推动下,中欧可以在绿色领域开展大量合作。我个人也正在积极参与绿色经济发展事业,相信这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全球合作领域。(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ITALY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