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为何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有股“烧饼香”?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08-23 12:22:37 
分享:

你拉的小提琴,很可能产自这里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这座以“黄桥烧饼”闻名的小镇。


黄国建 摄

除了会做烧饼,

黄桥人还琢磨起提琴的制造,

并且做出了大文章。

在黄桥这座小镇,

每年小提琴产量达95万把,

占全国总产量的70%、全球市场的30%。


黄国建 摄

黄桥小镇琴声“飘香”海外,

小提琴每年出口销量达72万把,

占中国小提琴出口量的53%,

年产值超10亿元。


航拍黄桥镇。黄国建 摄
 

一把“黄桥造”小提琴,

凭借什么远销海外,

让一座小镇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从一把琴头出发的全产业链小镇

  20世纪60年代,还在黄桥镇小型乐器配件车间,为上海乐器厂加工琴头和弓杆的制琴工人怎么也没能想到,这里的小提琴声会奏响全世界。

  现任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的李书,便是当时的一名学徒工。当年,为了尽快学好技术,不懂琴的李书白天跟着老师傅学习,业余时间放弃休息坚持自学,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之久。

提琴制作。黄国建 摄
 

  发展初期,黄桥以低成本模式,迅速占领国内市场。然而当时黄桥镇的小提琴制作水平低,打不进国际市场,整个产业遇到了瓶颈。

  改变这一局面的是一份为期10年的联营协议。

  1985年,上海提琴厂泰兴分厂成立。时任厂长的李书在总结联营经验时说:“我们跟上海提琴厂联营,对方负责技术、供应、销售,我们负责生产、质量管理,实际上是对方的产品生产基地。这一联营,看上去我们是配角,可是我们借用对方的资源优势,不仅使我厂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一下子进步了20年,而且还带来了市场和机遇。”


小提琴生产车间。黄国建 摄
 

  乘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东风,1995年,黄桥这家小小的琴厂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不止于此,为了打入国际市场,黄桥镇的提琴行业在材料和技术上不断钻研创新,他们首创了一种对提琴木料处理的新技术,提高了效率和音质。


航拍江苏凤灵乐器集团。黄国建 摄
 

  技术上的突破,使小提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黄桥提琴的制作形成了全产业链,周边乡镇也出现制造油漆和机器模具的相关配套企业。黄桥小提琴的市场份额迅速登上了全球第一。

  如今,黄桥镇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家乐器加工企业,产值超过24亿元的乐器生产基地。黄桥镇遍布230余家制琴相关企业,在20多万人口中,3万多人从事制琴行业。

  制作一把小提琴,要几个步骤?

  小提琴声旋律优美,不同的提琴音色不同。一把小提琴的诞生,需要多少道工序?其间的制作工艺究竟有多讲究?

提琴制作。黄国建 摄
 

  天刚蒙蒙亮,37岁的黄桥人陈霞就赶赴生产车间,开始了一整天的工作。

  两年来,陈霞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弯着腰,手持电动螺丝机给乐器上琴弦。她说:“力道很重要,稍微一点差池就会影响音质。这份工作就是熟能生巧,现在完全是凭感觉,一天可以安装三四十把提琴的琴弦。”

  陈霞是黄桥镇上规模最大的提琴制造厂——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一名员工。除了琴弦安装,每天在生产线一线忙碌的,还有修光嵌线、提琴打磨等各道小提琴制作工序的手艺人。

  这当中不少是当地的农民,洋气的小提琴让黄桥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提琴制作。徐珊珊 摄
 

  小提琴制作工艺有很多种,制琴师手工精细化作业最为关键。

  “我们的小提琴共有197道制作工序,从选料到雕刻,从修光到油漆,每一道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小提琴的制作过程,就像是在雕刻工艺品一样。每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江苏凤灵乐器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文举说。

  从木头到小提琴,耗时多久?张文举说,“木头要经过三年的风干才能进烘房,一个月之后将其剖开,加工成木板。而将加工后的木板制作成小提琴,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够了。”

  从“造琴小镇”走向“爱乐之城”


黄桥学生拉小提琴。黄国建 摄
 

  “肩膀、手臂放松,按弦指根发力”……暑假期间,黄桥镇上的音乐教室里,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学生拉小提琴,音乐老师在一旁打着拍子,讲授提琴技法。

  小提琴早已融入了当地生活。黄桥的小学和初中校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演奏一门乐器。行走在黄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时常有清脆悦耳的小提琴声传来。

  老一代制琴,新生代接力传承,趟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徐小峰是土生土长的泰兴人,200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提琴研制室,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现为国家高级制琴师、泰兴新生一代制琴人。

徐小峰制琴。黄国建 摄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徐小峰在制琴界产生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参与研制新材料,提高了音质的穿透力、均匀度,使提琴音质达到更好效果。

  学有所成的徐小峰不忘反哺家乡,他将专业的小提琴制作技术带回黄桥,成立工作室,为当地制琴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了上百位小提琴制作师。

吕官宝指导女儿吕逸菲练琴。受访者供图
 

  吕官宝是一名“琴二代”,父亲吕伯健和李书曾一起创业。在父亲的带动下,吕官宝也走上了制琴之路,他一年只做几十把,一把高端琴卖到10多万元。

  让吕官宝欣慰的是,他的女儿吕逸菲顺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手握“接力棒”的女儿,一拉起父亲做的大提琴,气定神闲、轻松自在。

制琴师仇新亮。徐珊珊 摄
 

  “80后”仇新亮是靓琴坊的创办人,他的工作室就设在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街对面,房间里挂满了乐器,从这里每年要售出几百把提琴。

  谈及黄桥这些年的变化,仇新亮说,“新一代制琴师迅速成长起来,也带来了各式创意想法。如今,小镇提琴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产业链也更加完善、丰富。”


“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现场。黄国建 摄
 

  6月21日是“国际乐器演奏日”。这项活动起源于法国,目前已遍及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国际化、公益化、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盛事。

  自2017年起,“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已经连续7年选在享有“东方克雷蒙纳”美誉的黄桥,这一天成了黄桥人的特殊节日。

“琴韵小镇”。黄国建 摄
 

  近年来,围绕乐器产业链的前伸后延,黄桥镇正积极打造乐器产业、乐器文化、音乐文化旅游以及城市功能“四位一体”的“琴韵小镇”。

  同时,当地建成“绿岛项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乐器生产过程中的打磨、涂装等工艺实施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提高乐器企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航拍黄桥镇。黄国建 摄
 

  秋意渐起,傍晚凉风习习,一阵阵悠扬、舒缓的提琴旋律从黄桥镇的市民广场响起,人们席地而坐,聆听月下琴声,肆意欢笑,生活和文化气息氤氲开来。(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殷利 徐路 沈凯 徐珊珊)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