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5月22日电 题:关公文化为何广泛影响全球华侨华人?
——专访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原副秘书长、湖北大学客座教授朱正明
中新社记者 艾启平
关羽,又被尊称关公,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人物,民间素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之说。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
关公文化如何产生?为何在海内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近日,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原副秘书长、湖北大学客座教授朱正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结合近40年交流与传播关公文化经历,予以深度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千百年来,关公如何从战将“升级”为受人崇敬的“偶像”,进而加封为“圣人”?
朱正明:据《三国志》《关帝志》《山西运城县地名录》等史料载,公元160年,关公出生在黄河东岸的解州,即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据《三国演义》描述,关公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屡建战功,留下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千古传颂故事。但关公并非一般的名将,他在正史中被称为“虎臣”“万人敌”,被史官赞为“威震华夏”的英雄。
公元219年隆冬,关公失荆州,退守麦城,在湖北当阳遇害。孙权担心刘备复仇,将关公首级献给远在洛阳的曹操。曹操识破东吴“嫁祸于人”之计,刻沉香木为身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公于洛阳城南;关公正身,孙权以侯礼葬于当阳长坂坡下。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公“头定洛阳,身卧当阳”。
历代帝王则把关公作为“忠义”化身、“仁勇”偶像,先后有16位帝王为关公御旨加封,使关公从民间神灵“升级”为皇家祭祀的神祇。宋徽宗多次褒封关公,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封“义勇武安王”。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千百年来,关公更被民间尊称为关帝、关老爷、财神爷、恩主公……
“三教”也共奉关公。据《佛祖统记·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高僧智顗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伽蓝护法神。中国本土道教尊关公为“伏魔大帝”。儒家则将“武圣”桂冠加冕关公。
中新社记者:关公文化如何产生,其精神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朱正明:关公去世后,“关公显圣”故事最早流传于荆楚大地。《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所述之地,即今天的湖北当阳玉泉山。从三国到隋初,民间一直视关公为盖世英雄。随着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关公在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形象越来越完美,加之历代帝王“加持”、“三教”共奉,关公越来越被“神化”,关公文化形态也越来越丰富。
关公文化是指与关公有关联的,以“忠义仁勇诚信”为内涵的文化体系,其高度契合儒家的道德与伦理观念,也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境界。即使在当今新时代,关公文化也成为忠诚正义、勇敢担当、仁厚孝悌以及清廉、诚信等品质的代名词,与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通。
关公文化外在表现为殿堂建筑、楹联御匾、庙会祭祀、诗书画、摄影、雕塑、论文专著、影视剧目等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关公文化广泛传播,一大批关公文化遗迹遗址留存后世并得到保护。其中,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山西解州关帝庙最为著名,并称为中国大陆三大关帝祖庙。仅湖北地区,还有荆州关府、武昌卓刀泉、汉阳关公洗马口、当阳古麦城遗址、远安回马坡、当阳玉泉山等多处古迹遗址。2008年,山西、河南申报的“关公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社记者:关公文化如何逐步走向海外?
朱正明:中国人走向海外,有着悠久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广东福建沿海居民,有的远赴北美旧金山淘金;有的参与修筑横贯美国的大铁路;有的赴南美修建巴拿马大运河;有的远航澳大利亚淘金谋生;有的下南洋;一场浩浩荡荡的华侨华人大迁徙,在艰难困苦中拉开帷幕。
华侨华人远离故土,不少怀揣着关公香火,祈佑平安吉祥。由此,“忠义仁勇诚信”的关公文化精神在海外弘扬,关帝庙开始遍布。
近40年来,我在世界各地交流和传播关公文化时发现,无论是华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日韩等亚洲地区,还是美国、加拿大、古巴、巴拿马等美洲国家,以及莫桑比克、塞舌尔、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甚至是法国海外省留尼汪等,都有关帝庙堂,都联系着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信众。
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但有30多处关帝殿堂。中国香港共有40多家关帝殿堂,大澳关帝古庙初建于明代,文武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关帝殿堂,九龙深水埗武帝庙有130多年历史。漫步香港街头,许多店铺、餐厅等都供奉关公。如果说崇奉关公的根在大陆,那么繁茂的枝叶就在宝岛台湾。台湾有700多家关帝殿堂,信众占台湾民众的绝大多数。每年关帝诞辰和金秋时节,台湾各关帝庙殿和社团,纷纷组团赴福建东山岛及大陆各地,参加大陆关公文化节,祈福海峡两岸繁荣昌盛。
据不完全统计,关公文化影响已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关公文化走出国门,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新社记者:关公文化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发挥着什么作用?
朱正明:今天世界各地,几乎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信仰,关公越发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力量来源。关公文化也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
一是凝聚力量,为所在国经济发展服务。如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自2015年至今已拓展到8个州(联邦直辖区),分别是柔佛、马六甲、森美兰、吉打、雪兰莪、霹雳、槟城和吉隆坡。参与的关圣帝君恭迎站已达35个,来自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信众,累计超过10万。该国关帝节还举办了书法、绘画、象棋、学术研讨等多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助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二是促进交流,增进中国与所在国的友谊。如巴拿马华商总会连续13年在巴拿马举办关帝祭拜活动,并邀请巴拿马政府官员参加,通过传统文化交流,让当地政界和普通民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据巴拿马关帝庙主席钟文智介绍,华人街上的关帝庙,已经成为巴拿马官方和民间了解中国文化、推进文化交流的窗口。如今,每到关帝诞辰,许多巴拿马民众都自发到关帝庙敬香礼拜。
三是维系亲情,祭拜先贤。160多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建起大洋洲首座大型关帝庙殿。大殿右侧是华侨义祠,安放着8000多位华人先贤牌位,成为华侨华人思念故土、祭拜先贤、互帮互助的“圣地”。在悉尼关帝庙,我曾见到一位女士在大堂跪拜敬香,满眼是泪。原来,当天是她父亲去世的周年纪念日,她不能回家乡祭拜,就来到关帝庙上香。
四是促进和谐相处,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关公文化也以其独特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关公文化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我们要大力弘扬关公文化,用东方智慧给人类带来更多和谐相处方式,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可以说,关公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绵延千年的关公文化,根植于中华大地这片沃土,在世界各大洲华侨华人居住的地方,正显示着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受访者简介】
朱正明,湖北当阳人,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原副秘书长,湖北大学、长江大学客座教授。近40年来,朱正明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关公文化相关图片数万幅,收集众多珍贵资料,出版有《寻访三国故地》《中国关帝文化寻踪》《世界关帝文化》《世界关帝圣像集锦》《走遍天涯访关公》《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等专著,曾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港澳地区举办关公文化摄影展,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内外高校举办关公文化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