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黑龙江非遗“巧匠”施丽华:蝴蝶剪纸融百态风情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03-27 09:02:50 
分享:

【点击文字进入中新网视频页面】

【同期】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便有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剪纸大师施丽华,她用60多年的时间练就了独特的剪纸风格,不用事先打稿,拿起即剪,边剪边创作,作品一气呵成,每幅都是原创。在众多创作题材中,施丽华尤为擅长剪出千姿百态的蝴蝶,并创造了“福蝶图腾”系列。

【解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施丽华

蝴蝶谁都会剪,但是我的蝴蝶和别人还有点差异。比如说剪纸现在就是平面作图,我就把它变成像这种套色的立体剪纸,里面加了好多元素,把万事万物都加进去了。比如说人物、风景、生肖都在里边。蝴蝶剪了有一万种,一万个蝴蝶不重样。比如说这一幅,大家看一下,这是用两条黑龙组成的一只蝴蝶,这里面加了祥云和丰收的丰字,这些代表黑龙江,还有小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燕子)代表春天,好多寓意都在这里面。

【同期】万只蝴蝶,万种风情,施丽华用纯熟的技艺、充满新意的想法,让一幅幅蝴蝶剪纸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除了蝴蝶,施丽华因自小生活在哈尔滨,对于东北风情、冰雪文化也十分钟爱,由此她创作了雪花系列、东北风系列、肚兜系列等。她的剪纸艺术仿佛是一个照相机,用一把剪刀“记录”着生活的万般美好。那么施丽华是如何与剪纸结缘的呢?   

【解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施丽华

施氏剪纸到我已经是第三代了,我从小就看着母亲和姥姥、奶奶,他们是用这把剪刀来制作剪纸和布艺。一开始喜欢看、热爱,现在几乎是痴迷了,甚至到了小学、中学,课堂上必带一把剪刀,我剪一个小样,给这个同学,那个同学,同学说谢谢,谢谢两个字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同期】如今的施丽华已年过古稀,可每每提到剪纸,她似乎还是那个六岁就开始学习剪纸的小女孩,对剪纸艺术永远充满着敬畏与热情。正是这份坚持,让施丽华获得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等大大小小的奖项百余个。然而,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施丽华坦言,获奖固然欣喜,但更重要的是将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解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施丽华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的剪纸技艺率先进入各大院校、各中小学、各社区、各幼儿园,还有特殊群体,还有很多贫困山区,(学员)有一万多人,他们现在有的从事职业(剪纸),而且去教课。我想我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的学生再教学生,我想这个手艺不会失传。

【同期】一张桌子,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从学校课堂到社会活动,我们总能看见施丽华的身影。正如曾经一名学生在作文中所写,“老人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就在这一刻,我读懂了很多,有坚守、有热爱、有向往”。施丽华是他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相信施丽华的剪纸课堂会如同一颗颗种子种在每个学生心中,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花结果,到那时,非遗传承也不再是少数人的坚守,而是全民的追求。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