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东西问丨邵龙宝: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底蕴?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03-18 16:34:21 
分享:


      中新社上海3月17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底蕴?

  作者 邵龙宝 上海杉达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底蕴。

  中共二十大强调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另一个是“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关键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极其丰富。这个底蕴就是母体性、根源性、民族性的“文化基因”或“文化密码”。

  看待历史传统的世界观方法论

  首先要破解一个前提性概念,究竟什么是历史和传统,传统是历史的遗存还是指向未来的出发点?与当下是什么关系?

  谈到儒释道传统,总有人认为只不过是故纸堆,是历史的沉积,是已经逝去的过往。

  马克思怎样看待历史和传统?人们都熟悉他说的这句话:“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致力于解释已有的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的“改变世界”,是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维度。

  马克思看待传统的态度是反思性的,他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考察,更注重由当下来反思历史事件,甚至由未来将要达到的目标来解释当下,这就是他所谓“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这一颠倒命题的真义。

  人类虽然是由自然界中产生,但自然界的历史意义却由人来赋予。另外,马克思看待传统即历史的观点是人本主义的而非神本主义的:“传统”和历史的进程不是由“神”决定的,而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是使自然和人文有机统一的叙事,不只是自然的历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历史是自然和人文有机融合的历史。古代人也曾经是自由的“现代人”,所以整个历史就是由过去到现在、指向未来亦即人们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中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不断交织融合的过程。

  研究历史的关键在于,今天的研究者必须和古人“对话”,以寻求某种“视野融合”。由此所形成的历史线索是有一定方向性的,它的最终的方向就是人性的自由舒展和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崇高价值理念,这是马克思研究历史和传统所要指向的价值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与现代化目标高度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有诸多高度契合之处。这种契合成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它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的融合。

  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高度契合。

  一是宇宙观的高度契合。儒道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高度契合。

  儒家的“天人合一”和“生生不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天、地、人三才一贯之道,三者互惠共生。人与人的关系是同胞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伙伴关系。

  道家认为人与天是相通的,其生态哲学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和“万物一体”。“万物一体”意味着万物平等,生命绵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最精妙的概括。

  儒道的和谐共生理念与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有高度的渊源和契合关系。

  二是天下观的高度契合。传统的天下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高度契合。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其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同源。

  西方标榜自己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适合所有国家和民族,但事实上在国际关系上却经常表现为竞争、剥削和互相倾轧。从古罗马的“世界帝国”概念到今天美国的国际警察和宪兵,要成为各国民众的受托人,突出“美国优先”,主张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实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这是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天下观”则强调和谐、共赢,摒弃武力称霸。儒道法的“天下观”,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站在全人类进步的高度,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一份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文明模式的基础上,力图建构一种人类文明新模式,从而展开对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创造性阐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围绕着和平、安全、繁荣、开放、绿色这几个核心价值而展开,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文化内核。儒家的“天下”“和谐”“礼让”和“大同”等文化涵义是这一理念形成和提出的历史文化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谓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价值内涵。

  三是社会观的高度契合。中华优良道德传统重视整体利益,与爱国主义传统联系最为紧密。

  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理念、和谐社会的社会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祖国统一的目标等高度契合。

  整体利益与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密不可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古到今,所有有理性和良知的中国人都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整体利益的最佳表述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中华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精髓相通相融。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传统民本思想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四是人的完善之道德价值目标和修养路径的高度契合。儒释道所有的思想理念都可以说是指向人的道德完善、人格的建构,尤其重视人的价值,认为天地人三才中人是第一位的,天地给人以最高的位格,人就应该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创造大美和大爱。

  儒释道都认为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能担当大任。

  君子人格的内蕴十分丰富:独立意志、自强不息、内省修身、立己立人、和而不同、温柔敦厚、宽容博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深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核心命题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与时代偕行的现代观念,又要有五千年丰厚人文底蕴的道德修养、人格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锻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君子人格、修养理论等伦理道德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的目标和马克思主义崇高的价值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除了制度性质的差异外,在诸多方面有着高度契合。

  作者简介:

  邵龙宝,上海杉达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原同济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顾问联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市教学名师。

  曾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德育重大项目等10余项,曾获得国家图书(教育类)二等奖和省市级教学、科研一二三等奖10余项,在《光明日报》《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中西智慧与人格建构》(70万字)入选教育部文库,202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