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3月6日电 题:郑成功何以“出圈”中外?
——专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邓孔昭
中新社记者 孙虹 曾福志
300多年来,郑成功一直作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被两岸同胞传颂。不只如此,他所代表的郑氏海商集团不仅是17世纪东亚海域上最活跃的力量,而且与欧洲的东印度公司、东南亚各国、日本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国际化的人物之一。
郑成功何以“出圈”中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邓孔昭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深度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民族英雄。300多年前,他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邓孔昭:郑成功收复台湾,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一系列高明、睿智的战略运筹。
为确保胜利,郑成功集中优势兵力,复台大军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兵力加起来,相当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兵力的10倍以上;选择了一个最有利的出兵时机,即清朝顺治皇帝新丧,清军无暇用兵,确保自己在东征时不会腹背受敌;避实就虚,避开热兰遮城堡强大炮火,利用天文大潮从“港道淤浅”的鹿耳门航道进入台江内海,迅速完成在禾寮港的登陆。
他注重瓦解敌军、攻心为上,一再向荷兰殖民者宣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荷兰人只有离开台湾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策略,将荷兰人的两个城堡分割开来,让彼此无法呼应,很快就迫使实力较弱的普罗文查城堡内的荷兰人投降;他采取围城待降的策略,经过长达9个月的围困后,下令猛烈炮轰热兰遮城堡,荷兰殖民者只好投降。
中新社记者:2022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海峡两岸各界纷纷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为什么郑成功会受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尊崇?
邓孔昭:郑成功的复台壮举,至少有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时代意义。
其一,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达38年之久的中国领土。
从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领万名士兵到达夷洲(台湾)开始,历代政权和东南沿海的民众就不断经营和开发台湾、澎湖地区,这表明台湾很早以前就是中国人事实拥有的地方。
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后,不但残酷压迫和剥削台湾民众,还对中国东南沿海不断骚扰,对从事海上贸易的中国商民进行掠夺。为收复“先人故土”,从根本上解决与荷兰殖民者的矛盾,也为了给抗清事业建立一个回旋余地更大的根据地,郑成功举兵东征,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使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其二,为台湾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郑成功和他的继承人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对台湾进行了政权建设、经济开发、文化传播等开创性的工作。
1661年5月,在第二批复台大军抵达台湾当天,郑成功就下令将已收复的赤嵌改为“东都明京”,并根据中国传统的郡县制,在台湾设立了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郑成功逝世之后,继任的郑经在1664年将“东都”改为东宁,撤销了承天府,把二县改为州。郑成功父子在台湾设立的行政建置,是台湾行政区划的嚆矢,为清初台湾一府三县的设立乃至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在围困热兰遮期间,郑成功为解决当时的军粮供应和实现长期立足台湾的打算,派出军队到南北各地屯垦,还鼓励官员和百姓开垦,使台湾土地开发取得很大进展。
收复台湾后,一大批不愿降清的明朝遗老和文人学士随之入台,郑成功对他们予以礼遇和优待。他们在台湾著书立说,创办私塾,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郑成功逝世后,郑经、陈永华在台湾土地开垦已具成效、社会较为安定的情况下,修孔庙、建学校,推行科举制度;郑氏政权还多方鼓励本地居民的儿童入学,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扎下深根。
正是郑成功在开发台湾、建设台湾方面立下不朽功绩,台湾人民不但把他视为民族英雄,而且把他尊奉为“开台圣王”。
其三,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
厦门大学已故史学家傅衣凌先生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亚洲人民反殖民斗争打响了胜利的一炮,鼓舞了东南亚各地人民的反殖民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者东进,有利于日本、朝鲜等国保护国家独立和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洲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相关史料不断涌现,海内外兴起郑成功研究热。郑成功研究为何成为中外学者研究远东海域的热门课题?
邓孔昭:在清代大部分时间里,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郑成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价值被统治者掩盖了。辛亥革命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才逐渐认识到郑成功的重要意义。
身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史学家连横,对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英雄业绩特别有感触,给予了极高评价。他在《台湾通史》一书中褒扬郑成功使“台湾复为中国有”的历史功绩,鼓舞了一代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国志士。
郑成功对日据时期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有引领作用。台湾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蒋渭水、林献堂都十分推崇郑成功。1943年,在大陆参加抗战的台湾义勇队第三巡回工作组,曾特地到福建南安石井祭奠民族英雄郑成功。祭文中,“继公何人,谁来追踪。东都遗范,台儿服膺,克复故土,驱倭东瀛”的句子,说明他们决心以郑成功为榜样,完成光复台湾的壮举。
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初期,台湾省编译馆编辑的初级小学教材中就有《郑成功》(一、二)。近年来,中国大陆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也都编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这充分说明郑成功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郑成功在西方强权面前表现出的自立、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
此外,荷兰、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都有学者研究郑成功。根据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里收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资料,或是西方传教士记载的资料,欧美学者注意到郑成功和郑氏家族在当时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郑成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也是17世纪世界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郑成功在东南亚海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欧洲人想要从东方海上贸易中分享利益,就必然会与郑成功进行竞争。不论在拥有的兵力、贸易数额,还是经济战略方面,郑成功都是不容轻视的对手。
中新社记者:大航海时期,郑成功堪称反抗殖民侵略并取得胜利的第一人,这种精神超越国界、民族,至今为人称道。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郑成功精神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邓孔昭:郑成功是少数了解“西方语言”的中国人之一。他敢于和当时的海洋强国荷兰、西班牙相抗衡,用实力和他们打交道;他可以封锁荷兰人侵占下的台湾、西班牙人侵占下的吕宋,最后迫使他们妥协,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郑成功面对西方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事例,在中华民族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的中国,但国际上企图染指台湾、干涉台湾的,还大有人在。
在缅怀郑成功伟大业绩的同时,更要学习郑成功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沉着应对两岸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台独”及国际霸权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余孽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制造多少障碍,我们都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受访者简介:
邓孔昭,福建省三明市人,曾任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郑成功和台湾史的研究,著有《台湾通史辨误》《郑成功与明郑在台湾》等专著,参与编纂《台湾郑成功研究论文集》《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等,并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