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东西问丨羊泽林:小小建盏何以在宋代就“出圈”海外?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03-01 09:50:17 
分享:


       中新社福州2月28日电 题:小小建盏何以在宋代就“出圈”海外?

  ——专访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羊泽林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建盏,起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而得名。那里的矿土中蕴含着大量金属元素,在高温下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着色剂,导致建盏表面呈黑、蓝、红棕等颜色,与常见的青瓷、白瓷有截然不同的艺术之美。

  早在宋元时期,不仅在同为东亚的日本,亦在山重水远的欧洲,建盏就与其他知名瓷器一起,吸引众多拥趸。迄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都藏有建盏。小小建盏何以在宋代就“出圈”海外?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羊泽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建盏作为中国瓷器的一种,常用于品茶、斗茶等茶文化相关的艺术活动中,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热捧。建盏是如何兴起发展的?

  羊泽林:宋代审美崇尚简洁朴实与风雅内敛,追求自然的本真。正是这种审美观念,为建盏在宋代兴起提供了思想土壤。

  饮茶之风兴起,为建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饮茶方式的改变、斗茶习俗的兴起、建盏器形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巧夺天工的釉色纹理,则使建盏的声誉达到鼎盛。蔡襄《茶录·论茶器》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历年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五代晚期至北宋初,建窑庵尾山窑址就开始烧造黑釉盏;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早中期,建窑大规模烧造黑釉盏,表现在不仅窑炉数量多,窑炉也特别长,最长的窑炉达135米,堪称世界之最。

  中新社记者:建盏中有种罕见的金银彩绘瓷盏,宋代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金彩天目”,也被奉为国宝。“金彩天目”产自哪里?

  羊泽林:金银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黑釉盏上彩绘出金银色纹样,为釉上彩的一种。目前,世界上流传于世的金银彩绘盏数量很少,可以确认的产地有定窑、吉州窑、建窑、遇林亭窑等。

  其中,尤其以遇林亭窑的金银彩绘黑釉盏数量最多,纹饰题材最为丰富。遇林亭窑作为武夷山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产品以仿建窑黑釉盏为主。

  1998年至2000年,为配合武夷山景区公路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3300多平方米,揭露2处窑炉遗迹和1处作坊遗迹。揭露的作坊遗迹非常丰富,包括工作平台、墙基、淘洗池、道路、水井、灰坑、排水沟等,反映了遇林亭窑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作坊区出土一批金银彩绘盏,釉面上的彩绘均已脱落,仅留痕迹,纹样有山水、花鸟以及“寿山福海”等文字。这些彩绘从构图上来看,以鹤、孔雀、梅、竹、团花图案布局工整饱满,虚实相衬,绘画技法娴熟;从色彩搭配来看,冷峻深邃的黑釉衬以鲜明的金银色,使彩绘凸显。所有图案以点线描绘,以线为主,笔画流畅,饱满圆润,既写实也写意,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由于工艺特殊,成本较高,金银彩绘盏即使在物质商品发达的宋代社会,也只能迎合少部分人的需求,成为稀世珍宝。

  中新社记者:建盏何以从宋代就开始外销,走向世界?

  羊泽林: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海上贸易航线主要有日本航线、高丽航线、南亚航线、西洋航线等。通过这些海上贸易航线,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外销,茶文化也随之传到世界各地。

  建窑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一方面扩大产能,增加窑炉的长度,建窑大部分窑炉长度在70米以上,不少窑炉长度超过100米,一次烧成量可达数万件。另一方面,建盏器形越来越丰富,束口、撇口、敞口、敛口造型各异,釉面呈现兔毫、油滴、鹧鸪斑等多种纹饰,适应不同人群喜好;同时不断创烧新的品种,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功能,建盏令世人惊叹,并成为宋代对外贸易中特殊的文化使者。伴随着中国茶风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建盏被视为茶具中的瑰宝。

  中新社记者:日本人为何格外珍爱建盏,使建盏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羊泽林:在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宋人审美归于自然,朴素沉静。北宋时期“斗茶”文化兴起,建阳水吉镇建窑生产的黑釉盏自然天成的兔毫纹、鹧鸪斑纹、油滴、曜变等纹理,符合宋代士大夫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极简美学,并曾作为贡品给皇室使用,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宋徽宗不仅在《大观茶论》中对其赞赏有加,还作诗词以表建盏斗茶之欢愉。

  宋代时,日本派大量僧人来中国留学,他们一边学习中国的禅法,一边研究茶文化;同时,中国禅僧陆续去日本讲学,带去了系统的禅宗文化、茶文化。中国禅宗的审美观念大大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从而逐步形成了以禅宗为基础理论的日本茶道。建盏以自然厚重的质地、幽深的色泽、冷寂的触感,承载了他们的美学理想,引起共鸣。

  随着日本饮茶风尚的流行,作为中国斗茶文化精品的建盏备受日本人推崇,被书院茶道指定为唯一的名贵茶碗用来鉴赏、收藏。武士贵族寺院常举行盛大的茶事,并以拥有建盏为荣。日本一本有关中国美术史的著作《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载,建盏之“曜变”,世上罕见,值万匹绢。“油滴”次之,亦为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值三千匹绢。

  因此,作为宋代中国禅宗思想和茶文化的融合体,建盏深受日本人民喜爱,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日本大德寺龙光院藏南宋《五百罗汉图·吃茶图》。
 

  中新社记者:在消失800余年后,建盏工艺得以复原。应如何传承发扬千年技艺,使之继续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羊泽林:1979年9月,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等机构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成功仿制宋兔毫盏。此后,建盏工艺才得到恢复并走向市场。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窑的保护利用,建盏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要使之继续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应从以下着手:

  第一,充分发挥“建阳建盏”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品牌标识保护力度;积极扶持设置建盏直销专营店和建盏宣传推广中心,建立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采取直播等多种电商销售模式扩大建盏销售范围;制定建盏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标准,制订完善建盏行业规章制度,引导、约束、规范建盏行业发展。

  第二,加大建窑、建盏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建窑、建盏相关学术研究,为建盏非遗技艺发展提供学术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不断提高传承人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建盏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鼓励建盏从业人员进行深造提升水平。

  第三,加快推进建窑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深厚的建窑历史文脉,激活研学旅游市场,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建盏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四,举办国际建盏文化节,召开国际研讨交流会。积极组织建盏线上线下国际巡展及海外宣介推广活动,吹响“中国的建窑、世界的建盏”进军号角。

  受访者简介:

  羊泽林,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先后参加和主持东山冬古湾明末清初沉船、平潭“碗礁1号”清代沉船等近百项田野、水下考古调查发掘项目,还参与福建大部分窑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其中2016年主持发掘的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曾主编《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报告(1989-2010)》《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武夷山古窑址》等6部考古报告,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60余篇学术报告和论文。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