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东西问丨短评:从“三兔共耳”说起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02-06 10:35:30 
分享:


        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题:从“三兔共耳”说起

  作者 文龙杰 徐皇冠

  三兔共耳纹是隋唐莫高窟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图案,关于其源流言人人殊。适逢农历癸卯兔年,往昔虽已难考,但其所蕴丰富涵义却颇值光鉴。

  三兔共耳是跨越东西的符号。“三兔共耳”在东西方众多国家与地区流传。最早见于敦煌莫高窟之后,陆续出现在伊斯兰圆章模印玻璃、阿富汗的金属盘、伊朗的托盘、科威特的瓷砖画、德国教堂的钟表、英国教堂的玻璃窗上,成为当地宗教、文化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图饰。


莫高窟第407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敦煌研究院供图
 

  探索建立既体现中国立场观点和价值观念又为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的对外话语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新社70周年贺信精神的必要之举。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中新社近年开设的特稿专栏《东西问》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三兔共耳”的东西融通性,与“东西问”的旨趣若合符契。挖掘这类跨越东西的符号,过好文明交流之“桥”,是创新话语表达的一条有效路径。


巴基斯坦斯瓦特赛杜沙里夫遗址“三兔共耳”浮雕(9—11世纪)。采自《三只野兔的神奇旅程》。《东西问》专栏受访专家赵燕林供图

  三兔共耳寓意和合团结。《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起于“一”,逐渐探索和积累,由二至三,由量而质,实现飞跃。古代玉剑的剑首通常刻有“三璃盘旋”,寓意剑术从“一招一式”到“变化无穷”。这与“三兔共耳”的内涵相仿,其中蕴含的奋进意味、对生生不息的追求,值得认真琢磨。

  “三生万物”之后,《道德经》紧接着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黄帝内经》也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尽从三气而生”。正是基于“和”的哲学理念,三兔才能共耳共生。这种“共生”创作理念与技巧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一脉,例如战国铜敦盖上的三兽纹、汉代瓦当上的三雁纹等,民间至今还有喜闻乐见的“一团和气”“四喜铜娃”“六子争头”等。和合团结是生生不息之基,是促成“一二三”转变为“无穷”的关键。

  三兔共耳启示兼听多闻。无耳不成闻,但做新闻工作也不能光听“一耳朵”。新闻工作是耳朵的拼图,需要“共耳”甄别,多方求证,披沙沥金。以此来看“三兔共耳”,其“兼听”“多闻”之意跃然纸上。

  新闻是发现信息、传播信息的学问,真实和准确是其生命线,最忌闭塞一隅,偏听偏言。接好“天光”与“地气”,扩展信源、耳听八方,做到兼听之明,“三兔共耳”直观提示了做好新闻工作多信源的世界观,也点出了实现“多闻”的方法论。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