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站
安卓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网站首页
意大利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欧洲风情
华文教育
华商精英
侨务动态
焦点评论
文化艺术
乡情传真
财经新闻
智库前沿
中国电视
天津
意大利
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
欧洲风情
华文教育
华商精英
侨务动态
焦点评论
文化艺术
乡情传真
财经新闻
智库前沿
中国电视
天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视频: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
2023-01-06 21:55:36
分享:
【解说】“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年仅26岁的苏轼在《思治论》中提出疑问。 在人生低谷,苏轼如何从“至难”转向“至远”?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什么样的精神面对“至难”?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曾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同期】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
苏东坡是26岁的时候,他在那(今陕西凤翔县)当一个“干部”,他是在这个任上写的这篇文章《思治论》,这个《思治论》总数就2300多字,他这个背景(应该是)他在那(当地)任职两年多以后,(初步)提出了自己的执政理念、安邦理念,国家要太平(家国太平的理念)、长治久安的理念。
【解说】曾明表示,苏轼《思治论》中提到,执政重民生,以人民为本;安定靠制度,讲规则规矩;太平须“活法”,应改革创新。
【同期】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
应该说他(苏轼)那个时候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但是他心中有老百姓,这个时候他是以人民至上,从黄州开始,他就应该说是开始倒霉了,但是他那个时候是政治地位低下,仕途受阻,但是他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他(却)不是向下,他是反向的,仕途向下政治灰暗,但是他精神向上、人格向上,他反而写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作品、大文章,而且他的一生真的是践行了“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他为什么能够实践自己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我自己研究(宋代)“活法”,我觉得和他的“活法”有关。
【解说】曾明直言,苏轼不仅将“活法”贯通于诗文词赋,琴棋书画甚至待人接客之中,还将“活法”说自然而然、淋漓尽致地实践在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快意逍遥之中。
【同期】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
苏东坡的思想他是“活”,它不是说就是一种诗文理论的“活”,它确实是贯穿在人生,贯穿在世界,就像我们今天讲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其实)也是一个“活”,(目的)就在联通世界,你如果不联通起来的话,封闭起来,这个是不行的。所以说我觉得苏东坡的伟大确实是和他的人格,他的精神(相关联的),他不管是仕途受阻也好,精神受压也好,地位受到排挤也好,大家都以为他不行了,结果他反而爆发了。
【解说】曾明告诉记者,在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激励奋进。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困难并不可怕,面对困难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只要有克服“至难”的心境、勠力同心,就一定能战胜它。
【同期】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
苏东坡他讲“至难”“至远”,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种辩证的关系,就是有些东西现在小,但它可以变大;有些事情现在弱,它可以变强;有些目前看来是困难,但是它可以(转)化为平安,就是化险为夷。这个就是我们确实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去看待它,只要有一种克服“至难”的心境(精神)、心态和坚定,那么就一定能够达到“至远”的目标、境界、格局。
(点击文字进入中新社视频页面)
上一产品:
视频:《正红旗下》将上演——冯远征、杨立新等送上新年寄语
下一产品:
民歌大观“歌满云南花满涧——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
友情链接
中国网
中国日报
中国政府网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百度
好搜
百度搜索
搜狗搜索
新浪网
QQ
雅虎
TOM
网易
sohu
搜狐
|
关于我们
|
供稿服务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电话:
0039 3332462149
邮件:
784166685@qq.com
意大利侨网
版权所有 202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