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5月2日电 题:许能贵: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循证研究如何影响世界医学?
中新社记者许青青
1400年前,针灸就作为中医药的典型代表传到了国外。如今,针灸在西方作为补充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对于针灸的循证研究也蓬勃发展,临床证据大量涌现。但因缺乏对这些证据的科学分析和推荐,以致有效的针灸治疗措施无法在国际上及时转化和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团队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完善了目前国际上最全最优的临床证据数据库Epistemonikos中关于针灸疗法的临床证据,首次构建了针灸临床证据矩阵及制定了全球首个针灸临床证据图谱。此项研究还解决了目前针灸的优势病种与潜力病种分类不清的问题,通过严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了针灸在上述病种的治疗效应及证据强度。
针灸治疗具体有哪些优势病种和有潜力病种?从对针灸的循证研究来看,中医药临床证据研究对推广中医药、促进全人类健康有哪些重要意义?中国“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主任许能贵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深度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研究团队为何将针灸疗法的临床证据作为研究方向?临床证据对针灸治疗为何至关重要?
许能贵:我们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求证临床证据、探索基础机制和产业转化三个大方向。临床证据是指从临床实践中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证据,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作为制约中医针灸发展的瓶颈问题,针灸的疗效验证问题亟须解决。高质量临床证据不仅可以使针灸疗效更具信服力,增加我们针灸人的自信心,还会更多地影响到中医的非针灸专业医生或西医医生,让他们认识到原来这些疾病也可以使用针灸治疗。所以针灸真正想要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认可并进一步推广,就必须要开展足够数量的严格随机对照试验和循证疗效分析。
中新社记者:团队的研究按照针灸治疗大、中、小效应量,以及高、中、低质量证据进行整理,形成了针灸治疗优势病种及针灸治疗有潜力的病种分类推荐。可以具体介绍一下针灸治疗有哪些优势病种和潜力病种吗?
许能贵:本次研究,我们团队共纳入涉及12个疾病领域的77种疾病,研究数据包括来自1402个随机对照试验的205个结局指标。中高质量和大中效应的针灸证据共8项,提示这些领域的病种在临床上应用给予大力推荐和转化,具体来说分别为中风后失语、颈肩痛、肌筋膜痛、纤维肌痛、非特异性腰痛、早期血管性痴呆、妇女产后泌乳、过敏性鼻炎。这些都是针灸在临床确有疗效,独立使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改善的疾病。
大中效应量的低质量证据有90项,提示这些领域为针灸的潜在优势病种,应该得到更多的研究投入和支持以进一步明确针灸疗。这里数量较多,列举几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如失眠、偏头痛、阿片类药物成瘾、单纯性肥胖、术后肠梗阻、痛经、中风后遗症等。这些疾病临床效果较好,但目前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证据不足,建议作为主要辅助疗法在临床上使用。
团队绘制的临床证据图谱总结了目前针灸临床的现状,发现论证目前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将大大提高针灸临床实践、政策决策以及科学研究投入的循证过程及效率。
中新社记者:团队的研究将为针灸的国际化推广应用及中医药进一步走向国际,带来哪些比较具体的影响?
许能贵:针灸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更现代、更具体的证据。当前,随着对针灸临床应用和基础生物学研究日渐增多,虽然得到很多证据,但这些证据没有得到充分分析和应用。
在我们这项分析中,评估了针灸系统评价的数量和质量,探讨了在临床实践和卫生政策中证实的有益针灸疗法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同时还找到了近90项针灸的潜在优势病种,这为未来的针灸研究指明了反向。
针对针灸研究的现状,我们团队建议,未来的针灸临床研究,应创造以证据为依据的决策氛围,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努力促进证据的生成和实施,并使用数字化存储库及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证据的交流共享。这将大大提高针灸临床实践、政策决策以及科学研究投入的循证过程及效率。
中新社记者:循证研究对中医药疗法能带来哪些益处?在中西医文化的长期的交流中,西医还对中医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
许能贵:循证医学是一种医学诊疗方法,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证据)将决策最佳化。虽然这个方法起源于现代医学,但其作为工具并没有属性一说。中医药研究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就要拿出让行业内外认可的证据。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证据与临床实践的相得益彰;临床实践产生了优质的证据去论证针灸疗法的效果,这一证据又进一步推动了针灸疗法更广泛地使用。
受西医服务模式的影响和推动,中医服务在近50年以来,服务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各地建设各级中医院,大多数的中医师都进入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执业,他们也形成了西医那样既分工又合作,既能用其所长,又能补其所短的广泛密切协作的局面。
同时,西医的外科治疗手段也在中医广泛开展和应用,使得中医突破原有的治疗局限,开辟了更加广泛的治疗领域。此外,在中医的医学科研上,中医引进和采用了许多类似西医的科研手段、科研方法,使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也许提起中西医,部分人会产生对立的情绪,然而“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临床医生最终讲究的是减轻患者的苦楚,治愈疾病。我们现代中医人应更加努力,去其糟粕,传承精华,发挥中西医各自所长,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健康。
中新社记者:中医药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在哪里?给西医带来哪些影响和有益的促进?
许能贵:中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原创医学体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它不仅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多年来,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早已声名远扬世界各地。
从现实层面上来看,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中医药走向全世界并惠及全球,每年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此,青蒿素也被西方媒体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从思想上来看,近年来,西医逐步提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防疾病的概念,无不与传统中医药文化如“动态平衡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治未病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新社记者: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为各国普遍接受,目前还存在哪些阻碍因素?除了要加强循证研究,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许能贵:总的来说,影响中医药疗法的临床应用和走向世界主要就是两大问题:是否确有疗效和如何产生疗效,对应的就是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目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
在此之外,中医药机制的探索也十分重要。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应及时引入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技术,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本质和人体的奥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人应选择开放的心态,对原有的中医药理论进行合理的继承与完善,并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路,中医药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最终更好地发挥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受访者简介】
许能贵,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物首届岐黄学者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联合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首次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实现了“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从国际通行的40%下降到17.9%”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