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洋中医”话新年:为中国古典著作搭译介之桥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2-02-03 12:47:05 
分享:

“洋中医”话新年:为中国古典著作搭译介之桥
资料图:艾森在医院坐诊为患者诊脉。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济南2月2日电 题:“洋中医”话新年:为中国古典著作搭译介之桥

  记者 赵晓

  农历正月初二(2月2日),在山东过春节的洋女婿、伊朗人艾森仍在埋头准备《论语》《老子》《孟子》3本中国经典著作的波斯语翻译、审稿和校对工作。艾森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外籍专家,同时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一直专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研究和中国经典著作的波斯语译介工作。

  谈及正在翻译的3本中国经典著作,艾森告诉记者,这项任务源于伊朗和中国在2021年3月签署的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备忘录,也是中国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伊朗与中国相关部门磋商结果,2022年要将7本中国经典著作翻译成波斯语,在伊朗出版。

为原汁原味地把古汉语翻译成波斯语,艾森需要参考从古至今大量学者对中国古典著作的注释和解读。 受访者供图
为原汁原味地把古汉语翻译成波斯语,艾森需要参考从古至今大量学者对中国古典著作的注释和解读。 受访者供图

  “完成难度并不大,3本书都曾翻译过,这次需要重新审稿校对。《论语》《老子》已基本收尾。”艾森介绍说,近10年,他曾先后翻译出版了《大学》《中庸》《孟子》《弟子规》等9本波斯语版中国古典著作,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伊朗人以及更多波斯语人士能读懂中国典籍中蕴含的古老智慧。

  艾森说,《论语》《老子》《孟子》等原著是古代汉语,为保证原汁原味地翻译成波斯语,他需要参考从古至今大量学者对原文的注释和解读。中医专业的古汉语课为艾森理解这些经典著作打下了基础。“我在中国买的第一本中文书是《黄帝内经》,单是看第一页,就花了好几天时间。经过连续10多年的研究,现在理解古汉语已经驾轻就熟。”

春节假期,艾森在家中忙碌于中国经典著作的波斯语翻译、审稿和校对工作。 受访者供图
春节假期,艾森在家中忙碌于中国经典著作的波斯语翻译、审稿和校对工作。 受访者供图

  在艾森看来,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许多伊朗思想家的观点和中国孔孟思想有相似之处。在翻译过程中,他一直在对比研究伊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儒家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孟子学说,对中国和东亚的儒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仁爱、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主张,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除国学经典外,艾森对中国古代医学论著也兴趣浓厚,常利用业余时间翻译《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等,在医院实习问诊期间,被患者亲切地称为“洋中医”。

资料图:艾森辨识人体穴位。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艾森辨识人体穴位。 受访者供图

  艾森一边研究中国医学论著,一边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我心中比较理想的职业,就是在大学做科研的同时,也能有固定时间到医院坐诊,向老中医请教学习,与患者沟通交流,融合理论与实践。”

  翻译中国医学典籍时,艾森还经常在书中寻找伊朗常见的草药,如肉桂、生姜等,将书中记载的用法和功效翻译成波斯语。“伊朗人重视自然疗法,尤其对针灸情有独钟,但对中草药了解不多。中医药文化科普类书籍在伊朗较为稀缺,希望通过翻译中国医学著作,拓展伊朗人对中草药的认识边界。”

资料图:艾森翻译的《大学》《中庸》《弟子规》书籍封面。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艾森翻译的《大学》《中庸》《弟子规》书籍封面。 受访者供图

  据艾森观察,中医药文化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一位合格的译者需要对中文、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并且感兴趣、肯钻研,消化吸收,才能更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内涵。而他乐当文化使者,为中国古典著作走出去搭译介之桥,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深厚文化和智慧。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