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东西问丨白芳:广绣为何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1-11-16 14:10:50 
分享:


        中新社广州11月16日电 题:白芳:广绣为何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中新社记者 方伟彬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清朝时期,广州成为一大通商口岸,广绣大量出口,在西方掀起一阵“中国风”,被西方学者赞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广绣不仅蕴含岭南文化的特色,还融入西洋绘画技法,风靡上流社会,可谓来自中国的高级定制。广绣为何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白芳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详细解答系列问题。


资料图:观众参观广绣展览。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有什么特点?与其它三大绣种以及粤绣中的潮绣对比有何不同?

  白芳:广绣特色鲜明,一是构图饱满;二是色彩热烈,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感觉;三是题材涉及岭南风物、吉祥如意的图案,如三阳开泰、龙凤呈祥、荔枝、佛手等。广绣善留“水路”,在绣片之间留出几毫米空隙,让绣面层次突出,主体形象更醒目。

  广绣靠男绣工唱主角是一大特点。尤其在清代,中国丝织品大量外销西方,促进广绣的繁荣发展。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广州绣坊、绣庄大概有50多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为管理绣坊、绣庄,专门成立行会,叫做锦绣行。行会有行规,能加入行会的都是男性,称为“花佬”;女性不可以抛头露面、加入行会。目前在广东,年近90岁的许炽光老先生在家族几代传承下,是广绣行业最后的“花佬”。

  中国四大绣种就像方言一样,每个地域有不同的“发音”。苏绣侧重文人绣,以绣画形式去刺绣,绣猫是其特色。湘绣以绣老虎出名,蜀绣以绣鲤鱼出名,广绣以绣岭南风物出名。粤绣中除了广绣还有潮绣,潮绣的题材主要围绕宗族祠堂;在色彩上,潮绣比广绣更热烈,用大红大绿的颜色;绣法上,钉金绣是潮绣一大特色。

  中新社​​​​​​​记者:广绣为何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广绣披肩为什么又叫“马尼拉大披肩”?

  白芳:清代,中国大量工艺品从广州销往西方,其中包括广绣。精美的广绣到西方后大受欢迎。当时,中国除了外销绣品,还把刺绣材料、绣绷、绣架以及技艺传播到西方,促进了西方刺绣技艺的发展。因而说广绣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广绣的用途有很多,除装饰家居的装饰绣,还有实用绣。实用绣品有窗帘、桌布、床罩、披肩等,大多是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尤其是美洲,当地人对披肩情有独钟。广绣披肩外销品先从广州运到澳门,再到菲律宾马尼拉,后横跨太平洋到墨西哥、秘鲁等地,再转运至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长途转运使西方人只知披肩从马尼拉港口运来,所以在西方,广绣绣制的披肩被称为“马尼拉大披肩”。


资料图:模特展示广绣服饰。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社​​​​​​​记者:广绣绣品出口价格怎样?外销的情况如何?在外销品中处于什么地位?

  白芳:在当时外销的工艺品中,丝织品非常昂贵,是西方皇室、贵族阶层才能拥有的奢侈品。《粤海关志》里就有记载。如一百斤绫罗绸缎,会征收二两二钱白银。在大量外销工艺品中,等级高、较贵重的象牙扇,100把征税才一钱。通过税收比例,我们也可看到当时的价格差异,丝织品价格是各种外销工艺品里最为昂贵的。

  中国皇后号是美国第一艘来广州的商船,船长叫格林。他的贸易清单记录他购买了两件广绣绣品,共花费68美元。当时西方人买一把象牙扇的平均价格只有1美元,做工非常精细、非常昂贵的也才10美元。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广绣绣品价格在同类外销商品中非常昂贵。

  大部分广绣绣品供应外销。17、18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随处可见中国丝绸,尤以披肩、丝裙和绣袍为多。1772年前后,广绣披肩在欧洲销量达八万条,其中法国占四分之一。到1776年销量又有所增加,仅英格兰公司一家就输入104000条。除日常绣品外,绣画、绣屏、挂帐等广绣装饰品也大量出口,大幅绣画价格较昂贵。


资料图:参观者体验广绣。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社​​​​​​​记者:广绣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对西方产生哪些影响?受西方文化影响,广绣有何改变和创新?

  白芳:花鸟题材是广绣的显著特色。清代,大量花鸟题材绣品销到西方,受到西方社会认可。西方对此非常感兴趣,除了服饰,他们还爱上了花鸟题材用品。直到现在,新广绣作品题材仍以花鸟为主。

  广东省博物馆此前从英国收集到一件广绣墙面装饰珍品,高约三米,宽两米多。这件绣品就是花鸟题材,绣面上有五六十种花卉,还有各种各样成双成对的珍禽异兽。另外,刺绣工具圆形绣绷也传播到西方。当时,刺绣对于西方女性来说是一种有身份、有教养的体现,有一定地位的女性都会学习刺绣女红。

  值得注意的是,广绣有别于其他三大名绣的一大特色就是针对西方市场量身定制绣品。像马尼拉大披肩一样,中国传统技艺结合西方款式、造型、构图等审美需求。西方市场需要什么,中国就用超高的技艺制作加工销售什么。

  西方文化中的人物肖像画、宗教题材画让广绣的绣法和题材更加丰富。西洋画在构图时,讲究明暗阴影对照,远近大小的透视比例。广绣把西洋绘画技法运用到刺绣工艺上,丰富了刺绣技艺。

  中新社​​​​​​​记者:目前,广绣现状如何?为传承发扬广绣技艺做了哪些工作?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对于广绣的传承发展有何建议?

  白芳:实事求是地说,广绣目前处于一个没落阶段。我们需要人才和资金扶持。在人才方面,一是有时间,二是要喜欢,能静下心来一针一线绣制。虽然正处工业化时代,但非遗传承强调的是手工艺传承,需要匠心和耐心。

  我们在传承发扬广绣技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最后一位广绣“花佬”许炽光老先生的口述史资料做抢救性整理;收集整理广绣针法,对老广绣进行复绣,留给后人学习使用;在高校开设广绣专硕班,走出一条让广绣与学术相结合的新道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视广绣传承的传播工作,举办了广绣“非遗新造物”活动,鼓励新广绣艺人的作品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广绣。

  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和传承,广绣还是粤港澳三地血脉相连的文化纽带。三地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政府的重视、资金的扶持、人才的培养、以及广绣艺人自身创新发展,与当下新时代接轨,创作更多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作品;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广绣、喜欢广绣。未来,希望广绣能够焕发生机、蓬勃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白芳,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的研究以及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的文物研究与展览策展工作。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