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杰出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汨罗江畔,屈子文化园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土地上。 3月27日,“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2025港澳台媒体及华文媒体岳阳‘非遗’之行”活动走进了屈子文化园,开启了一场追溯历史、感悟爱国精神的文化之旅。

记得读《离骚》时,那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让我感受到了屈原对理想与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
进入园区,仿佛走进了屈原的那个时空,从而得以再次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屈原,一位心怀家国、正直不阿的诗人。然而,那个混乱的时代,容不下他的清白与执着。奸臣当道,楚王被谗言所惑,屈原的忠诚与智慧,反而成了他流放的根源。他被迫离开郢都,流落江湖,心中却依旧牵挂着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疾苦。
在漫长的流放生涯中,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悲愤。他的诗篇,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

站在屈原祠的展厅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屈原当年的悲愤与无奈。城破家亡、流放异乡,他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投身于滚滚的汨罗江中。屈原投江的消息迅速传开,当地百姓悲痛欲绝。他们纷纷划船江中,试图寻找他的遗体,但终究一无所获。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龙舟赛,以示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同时,还会吃粽子,因为传说当时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将米团投入江中喂鱼。这就是端午节的来源。

屈子文化园有核心景点屈子祠、屈原碑林、屈子书院等。屈子祠始建于汉代,总面积1651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前、中进又分东、中、西三厅,是典型江南风格的建筑,同时也是全国现存纪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现有祠堂为乾隆皇帝1754年下敕重修,2001年屈子祠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屈子书院曾称汨罗书院、清烈书院、屈原书院等。新建的屈子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常青院士领衔设计,已建成包括求索堂、沅湘堂、藏骚阁等19个单体。具备讲学、书、文史展示等功能。是我国目前最大体量穿斗式偶数开间的全木结构建筑。
屈子文化园自运营以来,朝着建设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和诗歌文化圣地的目标,正努力打造端午、龙舟、屈原三个世界文化IP。

春日里,漫步在文化园的小径上,四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远处,一座高大的屈原雕像映入眼帘,他身披长袍,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远方的楚国大地。屈原,一个以死明志的伟大爱国者,他的精神和灵魂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而我们,作为他的后人,应当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精神,让这份忠诚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