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情传真  >> 查看详情

民营经济,何以还看温州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4-09-05 09:58:53 
分享:


        温州网-《温州日报 》讯 温州,是一座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特色。

  3月21日至22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国现场会在温州举行。这是国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后,第三次在地方召开该类会议。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也在温州举行。作为浙江继湖州之后第二座举办此会议的城市,温州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9月6日,“杭温高铁”将开通运行。温州再添一条对外经济往来的黄金通道,载着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融入浙江省域“1小时交通圈”。

  一种与国同行的使命,一场与开放共舞的对话,一条迸发活力的动脉,都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

  温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引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始终坚定,助力浙江民营经济再造优势、再展雄风、再创辉煌的脚步奋勇先行。

  若说改革开放之初,温州民营经济从瓯江这条“水路”出发,勇敢而执着地“杀出一条活路”,那么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方位下,温州民营经济该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场景中“闯出一条新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明确信号。一场关于重塑“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的探索与实践,在这片先行之地展开。

  毫不动摇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巨大共识,也是生动实践

  温州的故事,写满了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回荡着民营企业家勇闯商海的步伐。

  自草根中来,英雄辈出——

  卖纽扣的19岁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领到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编号10101。

  25岁的农民供销员王均瑶,开出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班机航线,成为一代温州人“胆大包天”向命运挑战的典型。

  走街串巷的修鞋匠南存辉,与朋友开起家庭作坊,20年后,以此为源头的正泰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的沃野上,像这样勇敢创业的温州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

  除了自身努力,温州的党委、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放手发展,并为民营经济发展破除障碍,提供了优良环境。

  正是如此,“四千精神”在温州结出了累累硕果,让温州民营经济成为“浙江奇迹”的重要一笔,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历史贡献。

  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始终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温州的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在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出口、税收等占比均超过90%。这几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复杂形势,温州民营经济更是显现韧劲。今年上半年,温州市经营主体突破145万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浙江省第一,助力全市GDP增长6.2%、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28位。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爬坡中前行。

  风高浪急的各种考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近年来这种种现实令人不禁关心:民营经济何以再展雄风?

  发展中的困难,要依靠继续改革发展来解决。今年元旦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发出“项目为王、企业为重”的鲜明信号;龙年“新春第一会”把主题锁定“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走进企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每月召开“政企直通车”面对面化解难题……当前的温州,正锚定“高质量”求解,打造破题的钥匙。

  重塑“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必须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

  打开温州的发展画卷,历史展露新的期待。

  这是一种肩负重托的使命:牢记殷殷嘱托、对标省委要求,市委吹响了冲刺“双万”城市、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冲锋号。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是答好这道命题的重要基础。

  这是一个渴盼已久的机遇:杭温高铁开通,意味着温州正式迈入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而与长三角这块科创高地加强联系,也意味着温州加快了与上海、杭州等标杆城市产业协同、科技协同的步伐。

  这样的使命与机遇,要求今日之温州不能一般性地发展民营经济,而必须突破性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要重塑“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就必须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走好“华山一条路”。

  于是,全市上下在奋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促进百业蓬勃。

  强创新,提升动能。

  一条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汇聚全市超半数高能级科创平台、超6成孵化面积和入孵企业。而整个温州,今年以来新增大孵化器集群面积176万平方米,入孵创新型企业和团队超1800个,“一港五谷”等牵引性载体竞速崛起,让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更强的支撑。

  强产业,提速转型。

  曾以低压电器闻名的乐清和“汽摩配之都”瑞安,如今以电子连接器、汽车传感器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而更广阔的产业向“新”正在全城铺展——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6%、14.9%、15.0%,全国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里温州榜上有名。

  强企业,提高活力。

  全国首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今年以来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4家;15项改革统筹推进,加速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华峰集团、瑞立集团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成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一系列改革深入推进,让民营经济持续迸发新活力。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看比重也看数量,看速度也看质量,看含金量也看含“新”量。今天的温州不断以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在转型突围中依然充满韧劲活力,民营企业在苦练内功中依然坚持攀高创新。

  信心决心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温州民营经济再造优势再创辉煌需要更大力度优化环境

  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幕全面拉开,省委把“在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全省第三极’上攻坚突破”作为14项攻坚性改革之一。发展的新坐标指引我们,要勇于改革才能享受时代红利。

  在温州当前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尤为企业可感可及的当属“两个健康”和“数据得地”。

  市委书记、市长轮流每月主持开展“两个健康”直通车活动,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用改革的办法“以点带面”为企业解难题、优服务、提信心。按照“两个健康”新五年计划,市县将联动实现“直通车”更大范围覆盖,力争3年内全面惠及主要行业链主企业、市内主要商会企业、上规上市企业、外资合资侨商企业、国内省级温州商会企业。

  “数据得地”是温州创新实施的供地配置改革,围绕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指标量化评估、赋分排名,逐个对接企业精准供地。上半年,全市为124家企业供地3923.5亩,是去年全年供地面积的172%。

  “要坚持从企业视角、发展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以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在这一执政思路指导下,今年温州推出“温暖营商”十大突破性攻坚举措、20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化解营商环境的关键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释放出稳预期、提信心的强烈信号。

  这些改革实践,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企业服务中心网络遍布市县乡,把221家社会侧机构、364家市场侧机构引入服务阵地,让企业可享一站式集成服务;涉企中介“一类事”、执法监督“三码合一”、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等改革事项,助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帮企云·企业之家”等平台联动下,全市今年已交办涉企“老大难”问题865个,并在部门靶向施策下加速化解……一件件实事,推动着温州民营经济向上向好、增强信心。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经济发展有客观规律,企业发展有风风雨雨,若遇起伏也很正常,关键是要坚定信心、破难开拓。

  正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所说,当前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党委政府相关部署提振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这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时代已经摆开大有可为的舞台,让我们拭目以待:温州民营经济仍将大有作为!(记者 姜巽林)

相关乡情传真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