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温州晚报》讯 巴黎奥运会游泳比赛,中国游泳队共夺得2金3银7铜共12枚奖牌,温州三大泳将潘展乐、徐嘉余和柳雅欣贡献2金2银1铜,潘展乐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夺冠,128年奥运历史上首次有中国人站上该项目最高领奖台;潘展乐和徐嘉余摘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结束美国队长达40年的金牌垄断。温州几代游泳人接续奋斗,终于在巴黎圆了奥运金牌梦,“全国游泳之乡”实至名归。
昨天下午,温州三大泳将随中国游泳队乘机回国。
地理优势
温州人骨子里爱游泳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刘碧纯、阮怡阮恬姐妹,到十多年前的吕志武、陈慧佳、白安琪,再到如今的徐嘉余、潘展乐、柳雅欣、李朱濠等,温州为何游泳人才辈出?
温州集江、海、湖、岛、瀑、湿地于一体,是一个充满水元素的地方,1983年,温州首次获评“全国游泳之乡”,此后40多年来,九次评选,温州连续九届荣膺该称号。
对于温州人而言,爱游泳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游泳深受老百姓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游泳组组长陈胜表示,这得益于温州游泳文化的滋养,温州是水乡,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送去学游泳的意识特别强。据统计,温州目前有大大小小200多家游泳场所,常年坚持游泳锻炼的有十多万人。
每年,针对青少年的游泳比赛就有全市少儿游泳分站赛、体育传统学校俱乐部联谊赛、市中小学生游泳联赛、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等。
温州市游泳协会和温州市冬泳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参加全国成人游泳和冬泳赛事,温州队多次夺冠。一年一度的春节横渡瓯江,至今举办了42届;温州人多次横渡琼州海峡,去年8月4日,温州四位勇士黄忠达、谢德荣、赵静和项庆强以三轮12棒接力的方式、耗时11小时54分52秒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
多点开花
业训基地布局11年后结硕果
2013年之前,我市只有体校和体育中心游泳馆两个游泳业余训练基地,虽然还有三所小学,但训练点不多、面狭窄、人数少的现状限制了温州游泳的发展。2013年开始,温州在全市进行游泳训练布点,新建业余训练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办业余训练场所,市体育局给予一定经费扶持,把市体校优秀的游泳教练员派到各个基地做总教练,提高其业余训练水平,使得我市的游泳业余训练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除了体校和体育中心游泳馆外,市奥体游泳学校、籀园小学、瓯海体育中心、城南卓越俱乐部、龙湾朗一游泳馆、瓯海吕志武游泳俱乐部、乐清市实验小学、乐清虹桥二小等多点开花,参与训练的青少年有数千人之多。
今年11岁的朱阳是温州体校五年级学生,9月开学读六年级,家住瓯海新桥,每天早上6点半,由爸爸开车送到温州体校,开始一天的学习和游泳训练。“平时上学期间,她都是早上学文化课,下午训练,晚上7点左右到家。”朱阳爸爸介绍女儿走训情况。朱阳从4岁半上幼儿园开始学游泳,当初父母只是想让她练游泳强身健体,后来被温州体校游泳教练组组长陈胜选中,进入体校读书训练。在两年前的省运会上,当时9岁的朱阳夺得3金1铜,打破两项省运会年龄组纪录。“我们现在想法是把孩子往专业队输送,她自己也说过,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将来能站上奥运领奖台。”朱阳爸爸说。
事业心强
几代教练员薪火相传
今年87岁高龄的陈剑岳是温州游泳的“祖师爷”,是温州乃至浙江第一代游泳教练员,如今温州游泳教练队伍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他是徐嘉余和潘展乐的师公,甚至退休后还指导过潘展乐的训练。
陈剑岳认为,温州游泳人才辈出,很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批热衷游泳事业、事业心强的教练员。陈剑岳、林建国、刘连云、吴国忠(已故)、林梦华、王士、陈胜、陈晓峰、徐立、彭辉、张长、陈芳、吕志武、白安琪、何添奇等老中青三代教练员,注重选材和基本功,经过几十年摸索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选材训练法。
陈剑岳从1952年开始参加省里游泳比赛,1955年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一届游泳教练员培训班,1956年10月温州市少体校成立,他回到温州负责游泳项目,自此拉开了温州游泳正规化训练的序幕。
“以前条件简陋,很长时间,游泳队在九山河训练,跟省队一起在杭州训练,后来建起了一个25米四条泳道的室内池,才有了刘碧纯、阮怡阮恬姐妹出成绩。再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才建起了九山游泳馆和体育中心游泳馆等。”回忆往事,陈老记忆犹新,“第二代、第三代教练员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都有很强的事业心,认真工作,比如林梦华一心扑在训练上,就住在游泳馆,真的不容易。他们都很重视选材,重视技术,训练方法与时俱进,青出于蓝。”
巴黎奥运会,陈老熬夜观看了电视直播,见证了潘展乐、徐嘉余摘金夺银的时刻。“以前我跟学生说过,死之前希望看到温州拿到游泳奥运金牌,这次总算是了却了我的心愿。”他说,潘展乐、徐嘉余在奥运会上体现出了温州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潘展乐还有很大的上升潜力,他还会打破世界纪录!”陈老高兴地说。(记者 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