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情传真  >> 查看详情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一代代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在家乡续写新传奇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4-08-02 12:34:55 
分享: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8月2日讯  三江汇合,海浪逐天;逐水而生,因港而兴。这里,是宁波。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宁波出发,到上海、到香港,到全世界,一批又一批工商巨子和社会名流,把自己开拓创业的奋斗历程与家乡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宁波帮”传奇。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邓小平同志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海内外各行各界优秀的“宁波帮”人士掀起了回报宁波、建设宁波的热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包括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在内的新一代宁波籍海内外人士传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在故乡不断续写出新的篇章。

  宁波,曾经激荡着百年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梦想,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勇冠众多细分行业的冠军之城,东方大港在这里链接全球贸易,崇文重教的“院士之乡”声名斐然……

  步入新时代,宁波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面临着对内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多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秉持爱国爱乡、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精神,顺潮而动、弄潮而进、领潮而行、迎潮而立,在世界面前展现了新时代弄潮儿的崭新姿态。

  顺潮而动:与时代同行的大智慧

  “习近平主席回信勉励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消息传来,我们整个公司都沸腾了,这封信就像写给我们的一样!”8月1日晚,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企业负责人正带领员工一起收看当天的新闻联播。

  永新光学是香港爱国实业家曹光彪1997年在宁波创建的。2007年,曹光彪的儿子曹其东接班,企业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光学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多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

  永新光学的成长蜕变,背后是一位优秀企业家卓越的眼光和格局。1978年初夏,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主席曹光彪应邀赴北京。在曹光彪的建议和投资下,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珠海香洲毛纺厂在当年11月破土动工。由此,曹光彪被称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赴内地投资兴业的港商”。

  “‘宁波帮’企业家总能敏锐地捕捉、感知到时代大势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且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宁波帮”研究专家表示,“宁波帮”之所以能在近现代中国工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宁波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将个人、行业和发展大势紧密结合,与时代同行。

  回望40年前,邓小平同志作出的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海内外“宁波帮”,也让他们看到了发展机遇。有数据显示,此后一年内,就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批、2400多位客商,到宁波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签订上百件协议,总投资额2亿元,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由“宁波帮”牵线搭桥的,宁波这座刚刚走向对外开放的城市便以“宁波帮”为平台迅速地走向世界,这成为宁波经济长足发展的基本盘。

  近年来,宁波积极畅通各种与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沟通对话渠道,先后举办了四次“宁波帮”大会,吸引了越来越多宁波籍海外企业家回乡兴业,产业报国成为大家的精神共识。数据显示,近40年来,宁波籍海外企业家在甬投资的外资企业累计达9972家,总投资额1344.8亿美元,涉及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宁波帮”人士之于家乡宁波,就是有着这样一份纯粹的赤子情怀。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嗅觉敏锐的“宁波帮”不仅将产业带回宁波,还以更开放的视野为宁波发展谋长久、谋未来。

  这是一段让宁波人永远铭记的历史。1984年5月,经包玉刚、卢绪章等“宁波帮”人士积极奔走,宁波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期,包玉刚在与邓小平同志会面时,还多次谈起北仑港的巨大优势以及开发北仑港的打算,得到邓小平同志的赞许和大力支持。

  今天,以北仑港为核心的宁波舟山港已成为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的现代化大港,航线总数超过300条。许许多多宁波籍海内外人士顺潮而动、顺势而为的前瞻性布局,给了宁波极大的助力,也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极大动力。

  弄潮而起:“冠军之城”的进取之姿

  近代以来,一大批宁波人走出宁波、重工兴商,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中,这激励着许多宁波企业家创业闯世界、奋进现代化。

  今年5月25日,我国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其核心设备完全实现国产,其中就包括由慈溪民营企业天生密封件公司制造的反应堆主密封环。

  过去,这样的高端密封件被部分发达国家垄断,遏住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对此,宁波企业家励行根带领团队攻克了关键技术,完成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的研究。他们研发出了直径从五六米到15厘米大小不等的石墨密封垫片,把国际同类产品价格降低70%以上。

  说起浙江制造,“冠军之城”宁波以其众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而闻名。这也反映出,懂得顺势而为的宁波人,还有着“执拗”的一面。在前人奠定的产业基础之上,宁波企业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实业,在各自领域内不断创新,把产业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贝发打破了“中国造不出好圆珠笔笔头”的尴尬;长阳科技的光学反射膜实现进口替代,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小小的缝纫机旋梭“死磕”,旋梭产品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90%……

  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甘人后的宁波企业家创造了一个个产业传奇。目前,宁波已涌现出10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育出全国6.7%的单项冠军。

  向海而生,听涛而立。今天,宁波企业家更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于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中,将“地瓜经济”的藤蔓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作为宁波的外贸龙头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申洲国际持续延伸海外布局“触角”。2013年,申洲国际在越南西宁省设立面料生产企业,之后又增加了成衣生产业务;2015年,申洲国际又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成衣和鞋面生产企业;2019年,申洲国际再次在柬埔寨设立成衣工厂。

  “至今,我们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已超14.5亿美元。”申洲国际董事长马建荣说,这些海外工厂已能提供企业50%的面料产能和48%的成衣产能,“相当于我们在海外又造了一个申洲。”

  沿着“宁波帮”的足迹,目前,有近4000家宁波企业前往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近三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企业、宁波敏实集团在塞尔维亚建造工厂16家,总占地面积达1000亩,在塞员工总数突破2000人;双林股份不仅在泰国造工厂,还在北美、澳洲等地布局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与全球车企建立战略合作;宁波海威在墨西哥建设工厂,通过拓展新兴市场,找到了更多的客户和订单;传音手机、舜宇光电、金田铜业等龙头企业已率先完成全球化布局……

  领潮而行:薪火相传创新创业

  走进宁波帮博物馆,叶澄衷、张逸云、方液仙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段段传奇的故事跃然展板……他们都是“宁波帮”的实业先锋,他们产出过中国最早的火柴、最早的灯泡等。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产业风口不断更迭,潮起又潮落。然而,重工兴商、心系祖国、步履四海的“宁波帮”故事,激励各行各业的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勇立潮头。

  从服装业到零售业,再到互联网、新能源产业……丁磊、沈国军、郑永刚、李如成、张静章为代表的新甬商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搏击商海,闯出了雅戈尔、杉杉、罗蒙、海天、奥克斯、博洋等一批鼎鼎有名的“甬字号”品牌。150多个行业领袖从宁波破茧而出,续写新传奇。

  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在新兴产业的第一方阵中,亦有“甬字号”企业的身影——网易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跨境仓布局宁波,成就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千亿之城”;杉杉在宁波成立50亿元的杉杉浙商回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目前4万吨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已进入施工阶段……

  在人文、科技、历史等诸多领域,宁波籍人士亦是独领风骚。众所周知,宁波被誉为“院士之乡”——宁波籍两院院士总数达122位,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是宁波人。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

  院士是引领宁波创新发展的航标、创新资源的富矿。早在2008年,宁波就在全省率先推出院士工作站建设目标,借院士高端智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宁波已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32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200位、院士创新团队245个、高层次专家1478名。

  敢领风气之先,敢于挺立潮头。今年3月7日,宁波诺丁汉大学迎来新一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心澄教授,成为继杨福家院士之后,宁波诺丁汉大学创校以来的第二位校长。

  2001年,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积极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急需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2004年,经宁波籍的杨福家牵线搭桥,宁波诺丁汉大学正式开学。年近七旬的杨老出任首任校长,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路人。学校自成立以来,“宁波帮”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发展,如李达三先生已累计捐赠数亿元,帮学校建造图书馆、孵化园等。目前,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校老师均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的经验,超过六成为外籍教师,且不乏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

  领潮者的气质,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宁波人的基因里,也推动着宁波在各领域先行先试。近年来,宁波先后获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改革试点。去年,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建成浙江首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迎潮而立:崇文重教厚积发展势能

  “作为后辈,我们要传承老一辈的精神,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担负起‘宁波帮’帮宁波这一光荣的社会责任。”

  今年4月3日,在宁波大学梅山校区的王明康乐雪芳海洋楼、王明康乐雪芳海运楼冠名典礼上,香港知名企业家王明康的女儿王慧飞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述说了“宁波帮”后人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的浓浓情怀。

  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一代代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和海内外人士深知,崇文重教是一个地方长久不衰的灵魂所在,因此帮助家乡办学自然也成了他们回馈家乡最好的方式。

  早在1962年,宁波籍香港企业家王宽诚先生捐资100万元,兴办中、小学各一所,定校名为“东恩”,开创了当代“宁波帮”在家乡捐资助学的先河。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帮”捐资办学人数之多、数额之大前所未有,王宽诚、邵逸夫、赵安中等设立教育基金会、捐建教学楼,项目遍及全国30多个省份,捐资累计超500亿元。

  包玉刚是最早响应邓小平同志号召回乡参与家乡建设的“宁波帮”人士。1984年10月28日,包玉刚与夫人一同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宁波。回甬第三天,包玉刚就答应捐资2000万美元兴办宁波大学。第二年10月,宁波大学正式奠基;1986年9月10日,宁波大学如期开学。

  如今,宁波大学有以“宁波帮”人士命名的建筑60多幢,“宁波帮”捐设的奖助学金也达到几十项,对宁波大学的捐赠近8亿元。宁波大学的创办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侨胞捐资创办高校的先河,结束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更对宁波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助推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宁波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科技实力不强、高水平大学数量不足,仍是制约宁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22年12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启动建设。这是一所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旨在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在开工奠基仪式上,虞仁荣表示,在家乡办一所好的学校,是他“心底时时翻滚的梦想”。值得一提的是,因前有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后有虞仁荣捐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虞仁荣出生的镇海庄市街道钟包村,有了“一村捐出两大学”的佳话。

  爱国家、爱桑梓,一枝一叶都关情。除高等教育外,基础教育也是捐赠的重点,包括宝韵音乐幼儿园、兆龙小学、逸夫小学、张和祥小学……无论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有“宁波帮”捐资兴建的学校。

  四明大地上,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反哺家乡、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故事在继续。这种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知恩图报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宁波人,也为宁波厚积薄发积累新的发展势能。(记者 翁杰 应磊 翁云骞 周文丹)

相关乡情传真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