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温州晚报》讯 超百亿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批“拔节生长”的城市更新项目扮靓城市颜值,中国眼谷、中国智谷、中国基因药谷等高能级平台纷至沓来……自温州市实施“强城行动”以来,温州正努力把项目建设“施工图”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温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聚焦产业创新,立足温州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深耕细分赛道,在创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全力推动“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跃升。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育“新”提“智”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应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温州以轻工产业起家,目前已形成电气、鞋业、服装、汽配、泵阀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温州不断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走进康奈新绿智能工厂,信息集控平台便展现眼前,屏上数字不断跳转,集控平台收集订单中心数据,并发送任务给各自动化设备,过程中实时记录和跟踪生产数据,犹如整个工厂的智能“大脑”。
2023年底,康奈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智能工厂,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还首创了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销售跟踪全流程覆盖的链路闭环。
AI赋能加先进柔性制造,打造“鞋服版GPT”。和以往在手稿上创作不同,在康奈,现在设计师只需在AI创作平台输入需求,几秒钟就能生成一个鞋样,设计师再根据创意进行雕琢,一款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创鞋子就诞生了。设计好以后,在系统中发出指令,旁边仓库里的机器人就会选择相应物料运往大车间,进行缝帮等剩余环节。
经过智能开发、智能下料、智能缝帮、智能成型、直播营销这5个主要环节,一双鞋就能从电脑图纸变成眼前实物,第一时间展示给消费者。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举足轻重。温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迭代升级中。康奈的变化只是温州在育“新”提“智”的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以电气产业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温州以“未来工厂”为引领,通过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传统电气向智能电气升级、与新能源融合,低压电气向中高压电气拓展,单一电气产品向设备总成、服务集成发展,产业总规模已超2700亿元,已经成为全国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正在向世界电气行业第一梯队冲刺。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追“光”乘“风”向未来
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成为温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词。
目前,温州已形成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五大新兴主导产业,坚持走“1米宽、100米深”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借助世界500强青山集团链主企业回归温州的带动效应,两年来温州迅速招引落地新能源项目投资达4600亿元,形成了“核风光水蓄氢储”七大板块,力争2027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特别是还发挥了海上风电资源优势,招引金风、远景、运达三大头部企业集聚温州,努力建设全球风电制造和出口母港基地。
在新材料产业,温州大力推进“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链群企业”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华峰集团5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聚氨酯新材料领军企业。正泰常温高导石墨烯复合材料被工信部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石墨烯超级铜材料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在温州,这样“新”的企业比比皆是,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上天、入地、下海,从航母战舰“堵漏神器”、新型商业卫星助推器、问天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弹簧,到高铁动车先进制动器、避雷针,从全球最精准的铯原子钟,到突破我国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的高端射频滤波器芯片,温州的科技好产品不断为大国重器添砖加瓦。
创新生态走在前列 活“水”沃“土”强动能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大树”,新兴产业是“种子”,那么基础研究和创新就是让种子破土发芽,大树茁壮生长的土壤,近年来,温州全市上下,要求各部门要勤于“施肥”“浇水”,当好“育苗师”,让种子成长为大树,让大树聚成森林。
今年1—4月经济成绩单显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较全国高4.9个百分点,较全省高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排名历史同期最高,较一季度上升3位。这背后,不仅是温州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所迸发的蓬勃动力,也得益于温州不断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从全国首部“两个健康”先行区地方性立法到首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从率全省之先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到市委书记、市长雷打不动每月一次的“两个健康”政企直通车,在解决一件事的同时,带动解决全社会最关心的一类事,两年来市县两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865个;从“科创指数贷”、为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到全国首创“数据得地”新机制……五年来,温州有128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连续三年位列营商环境评价全国前十,被评为企业家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剂剂“政策良药”带来的是显著的经济上涨,今年1—4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盈利面为74.9%,较全省高8.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40%,列全省第2。
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乘“新”而上,温州将不断发扬新时代“四千精神”和“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持续擦亮创新这块金字招牌,让世界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记者 谢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