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情传真  >> 查看详情

温州将沧海变桑田 实现海水稻田“一田三种”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3-10-17 10:08:54 
分享:


       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昨天是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10月15日开始,位于瑞安丁山二期的海水稻东南沿海示范基地,60亩单季海水稻新品种开镰收割。与此同时,该海水稻基地20亩稻蟹共生田里正在捕蟹,剩下的1400多亩尚且青绿的双季稻晚稻长势正好,将在11月10日前后迎来收割。

  稻田青黄相间,稻蟹飘香,一边收割、一边生长,一边种养。三种不同景观的背后,是温州将沧海变桑田,多番探索盐碱地改造的结果。

  10月15日,在海水稻东南沿海示范基地里,60亩金黄色的海水稻连成一片,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收割机将一茬茬稻穗“揽入”,又将废弃的稻秆“吐出”。不一会儿,运输车内就装满了稻谷。这两天丰收的单季海水稻品种为“荃优607”,是基地新引入的品种,今年小规模试种了60亩,亩产约400公斤。

  “我特地品尝了新米,和瑞安天井垟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品种‘泰两优217’相比,口感相差不大。”浙江瑞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秀炜说,“荃优607”是中国水稻所的优质品种,属于一级米质。

  瑞安海水稻东南沿海示范基地过去是滩涂围垦的重度盐碱地,根本无法耕种,经过农业科技部门的多年探索,沧海变桑田日渐成真。2019年5月,浙江瑞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该地块1500亩农田承包权,并与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取得合作,借助“四维改良法”技术引进海水稻智能化合作种植,改良土地盐碱化现状。经过4年多的努力,土地盐碱度从6‰降到3‰左右,实现滩涂变良田。今年,除了小规模的单季海水稻试种,这里的1400多亩农田首次全部种上双季稻,其中早晚稻用上了“普通品种”。

  之所以保留60亩的单季稻,是对盐碱地新品种做的差异化研究。陈秀炜说,“这60亩地也是首次开展这一新品种的种植。”他们不断寻找、更新品种,来适应盐碱地,是提升粮食的口感、提高种植效益的不断探索。今冬还将开展耐盐碱小麦品种试种。

  改造后的盐碱地不但能像普通稻田一样种粮食,还能养殖大青蟹。海水稻田“稻蟹共育”,也是科研人员培育的新项目。

  从今年7月份开始,海水稻基地与宁波大学合作,试点“稻蟹种养一体化”新模式。稻田里的杂草、螺是青蟹的食物,经过咀嚼后的食物,可促进水稻根系的吸收,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今年试验“稻蟹共育”的海水稻面积约20亩,经过前期3个多月的种植、饲养管理,青蟹陆续长大,目前可起捕上市。按青蟹市场价销售每公斤200元计算,预计1亩地可增收3000元。

  海水稻团队开展的养殖探索,还不止这些。晚稻收割完后,基地计划种植小麦、花椰菜、油菜等,来填补冬季稻田的“空白期”。他们还在瑞安南滨街道承包了200亩盐碱地,在不减少稻子的量质前提下,开展“稻虾轮作”探索。(瑞安融媒记者 夏盈瑜 通讯员 蔡佳佳 蔡自祥)

相关乡情传真

    暂无信息